第10版:西津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社会
 
标题导航
刘彧毒计除诸弟
我与名城镇江的
不解情缘
许浑卒于何时?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许浑卒于何时?
□ 乔长富
  许浑 像

  曾经参观“丁卯涧村舍”,想了解一些情况。在北侧小屋的墙上,读到一篇介绍许浑的文章,文中说许浑“卒于咸通”。

  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因为对于许浑的卒年,唐代顾陶在《唐诗类选后序》中早就有相当明确而可信的说法。文章说:“余为《类选》三十年,神思耗竭,不觉老之将至。今大纲已定,勒成一家,庶及生存,免负平生。近则杜舍人牧、许鄂[郢]州浑,洎张祐[祜]、赵嘏、顾非熊数公,并有诗句,播在人口。身没才二三年,亦正集未得绝笔之文,若有所得,别为卷轴,附于二十卷之外,冀无见恨。”(《全唐文》卷七六五)

  《唐诗类选》编成的时间,顾陶在《唐诗类选序》中说“时大中景子之岁也”(同上)。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也说“唐顾陶大中丙子岁所编《唐诗类选》”。“大中景子”即大中丙子,亦即大中十年(856)。根据这样的记载,许浑应当是卒于大中十年前“二三年”(“二三年”是约数)间。

  顾陶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进士,与赵嘏同年及第(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二),大中年间为校书郎(《新唐书·艺文四》)。他与许浑是同时代人。而且他用30年时间编成《唐诗类选》,对当时诗人的情况当有充分了解。所以他所说许浑去世的时间,应当比后人的推断更为可靠。

  再说,他提到的杜牧是卒于大中六年冬,确实距大中十年“身没才二三年”。顾陶将许浑置于杜牧之后,则许浑的卒年当在大中六年冬以后距大中十年“二三年”的时间之内。

  因此,笔者过去曾依从其说,并根据许浑大中八年仍然在世的事实,按照惯例,推定许浑卒年为大中九年 (没有证据证明许浑大中八年已去世),大中九年到大中十年首尾二年,与顾陶所说“身没才二三年”也不矛盾。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仍然是符合事实的。

  而所谓“卒于咸通”说,是依据《吴越备史》卷一“咸通中,京师有望气者言钱塘有王者气,乃遣侍御史许浑、中使许计赉璧瘗秦望山腹以压之”的记载。有专家据此推定说许浑卒于咸通七年(866)或稍后。但是,根据有关记记载,诗人许浑一生任职于御史台时,只做过监察御史(一称“侍御”),从来没有做过侍御史。所以“侍御史许浑”不会是诗人许浑。

  而且,唐代官员一般是任职到70岁退休;身体不好或不得意的官员,可能不到70岁就已退休;只有少数地位高、名气大、身体好而且“恋栈”的官员,才会延迟退休,但到80岁还不肯退休的,可谓凤毛麟角(参韩愈《论孔戣致仕状》)。至于御史台属官,事务“烦劳”,唐人还未见有80岁尚任此官职的。

  从许浑的实际说,他大约生于贞元三年(787),到咸通七年(866),他如果还活着,已是80岁。到这样的年龄,很难想象晚年自称“衰病”的许浑,他会担任这种事务“烦劳”的侍御史。所以,如果《吴越备史》所记不误,它所说的“许浑”也只是偶然与诗人许浑姓名相同而已。

  唐代官员姓名相同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唐代中期就有两个李益,一个是“文章李益”,一个“门户李益”,两人门第相同,还是亲戚。

  基于上述情况,可以断定,《吴越备史》所说“侍御史许浑”只是与诗人许浑姓名相同而已,并不是同一个人。

  自然,据“侍御史许浑”推定诗人许浑也“卒于咸通”,不能成立。从诗人许浑的仕历看,确凿证据表明,他官终郢州刺史;从前人的记载看,他卒于大中十年前后的“二三年”,证据也很确凿。

  所以,仅凭一条不可靠的“证据”,就说许浑“卒于咸通”,不符合事实,显然错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说明 诚邀加盟  联系网站 批评建议 报社电话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opyright © 2002-2006 www.jsw.com.cn www.zj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