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镇江监狱老照片里的“大学故事”

发布时间:2015-09-28 11:0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是省镇江监狱建立80周年,监狱有关部门在整理、征集史料的同时,陆续选择刊发了系列老照片的故事,重新拾起那一块块尘封的“历史碎片”。监狱老照片的故事,经金山网、光明网、京江晚报、镇江日报、江苏法制报、江苏警视等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让世人在驻足回眸之间,重新感悟那些“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举措的意义所在。今天推出的这张照片,定格的是199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镇江监狱考点首次开考的“历史性一刻”。由此发轫,高墙里“没有围墙的大学”的故事就一直演绎至今,期间所发生的一切,既令人感动欣慰,又耐人寻味深思。

    199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公布施行,此前全国监狱系统加强罪犯教育改造的新探索,已如“雨后春笋”般处处可现。省镇江监狱是其中的“急先锋”之一。自学考试是我国创办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对于失去人身自由,但渴望求知的罪犯而言,这无疑是他们向高层次文化教育延伸的可行性路径。1992年春节刚过,监狱就紧锣密鼓地开始排摸调研,酝酿方案,多次派员与镇江市自学考试办公室反复协商,赢得支持。1993年,经省自学考试办公室特别批准,高墙内的“特殊考场”在全国监狱率先设立,中文、法律、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4个专业同一考场考试,当年就有30人报考。

    承载着满满的希冀和梦想,这艘“求知之舟”终于启航远行。为使之劲鼓风帆,行稳致远,省镇江监狱鼓励罪犯参加自学考试,在临考之前,给每个报考罪犯一周时间复习;对通过所学专业全部课程考试,符合条件的罪犯优先呈报减刑、假释,一贯表现好的准其离监探亲;每通过一门考试奖励20元;如缴不起报名费的由监狱代缴等。面对种种激励政策,罪犯自学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至1995年时,参考人数已达49人。由于考点的特殊性,监狱教育改造科指定专人负责自学考试日常管理和考务工作,与镇江市自考办“无缝对接”,当时是霍敬仪、郭琳、王鑫三位同志负责罪犯自学考试报名、教材订购、考务安排、成绩单发放等工作,他们认真细致,热情周到,给这群“特殊考生”提供了尽可能的方便;市教委、市自考办主动到监区举办现场咨询,就罪犯关心的政策性问题进行释疑解惑。镇江市政府对罪犯自学考试工作也十分重视,历任副市长滕子明、解信鹏等先后到考试现场视察,给予关心,滕副市长当时对陪同的监狱负责人说:“你们利用多种形式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是出色的。要把这方面情况向社会多宣传,这不仅是对罪犯的教育,也能对社会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来自狱内外的关爱,似春风拂面,暖流入心,给罪犯以莫大的鼓舞,增强了战胜学习中“拦路虎”的勇气与志气。

    寒来暑往,积微成著。在知识的广袤田野上,这群特殊考生播种希望,辛勤耕耘,也收获着成功。李春华入监前曾参加经济管理专业专科段自学考试,并通过3门课程,从1993年起又重新捧起书本,埋头苦读,到1995年下半年又通过了《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9门课程的考试,成为监狱自学完大学专科的“第一人”。1996年,朱晓成为自学圆梦的“第二人”,并因此获离监探亲7天的奖励,这在当时算是开了全国监狱的“先河”,法制日报还以《圆了大学梦,又遂思乡情》为题作了宣传。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末,省镇江监狱共有325人次参加了5种专业专科或本科段的考试,其中17人受到全监大会表扬、记功等奖励,并提前回归社会。如今,组织罪犯参加自学考试,已是监狱的一项常态工作,22年来结出累累硕果,每年报考人数在200名左右,单科通过率在60%左右,共有15名考生通过本、专科全部课程的考试,不少人回归社会后,仍然继续着未竟的学业,最终圆了“大学梦”。他们利用所学,自食其力,经商、办厂、开网店、创设考试培训机构,在“自新向善”的追梦路上,一直不断地踏实远行着。

    老照片的意义,不仅在于岁月留痕,还在于将追忆当成一种向往,一种前进的指引。高墙里“没有围墙的大学”,闪耀的是法治文明的光芒,同时也应和着面向未来,融入社会,孜孜探索科学矫正的律动!这便是老照片“特殊考场”所揭示的内涵。(解西辉)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黄跃巍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