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爱国艺术大师吕凤子的抗战岁月

发布时间:2015-09-08 18:0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图为吕奇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金山网讯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缅怀镇江抗战文化的代表人物吕凤子先生,近日, “凤先生的抗战岁月”书画邀请展在丹阳总前委旧址举办。

    吕凤子先生原名浚,字凤痴,号凤子。江苏丹阳人。爱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一生从事艺术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吕凤子先生不畏艰难,坚定教育救国信念,在重庆创办了扬名中外的正则蜀校。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他“矢志办学,精神可嘉”。

    为了对吕凤子先生更为深入的了解,92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丹阳西环路上的“吕凤子书画创作培训基地”,采访了吕凤子的嫡孙——今年已70岁的吕奇老人,他和记者讲述了抗战时期吕凤子先生艰辛创校的故事。

    

  

图为吕凤子欢送毕业生奔赴抗日前线

 

    教育救国 迁址重庆创办正则蜀校 

    当记者走进“吕凤子书画创作培训基地”,十几平方米的房屋内陈设着各类书画作品,墙上挂着的一排栩栩如生的刺绣画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就是正则绣,是由凤先生亲手创立,综合了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画的元素,现在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奇老人一边指着画作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据吕奇老人讲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躲避战乱,吕凤子先生带领部分正则学校教师和妻子儿女,从丹阳徒步西迁,经高淳一路颠沛流离,途中横遭兵匪洗劫,所带财物被洗劫一空。幸好在高淳遇到朋友相助,他们才渡过难关。从高淳继续西行,途中屡屡遭遇日本军机的轰炸,但这丝毫未动摇吕凤子先生办学的信念,历经种种磨难,长途跋涉,他们最终抵达重庆。

    吕凤子先生来到重庆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新的办学地址,在当地友人的帮助下,他选址璧山县城内的天上宫开始新建“正则蜀校”。当记者提出为何学校取名“正则”一词时,吕老解释说,“正则”体现了凤先生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办学目的。“正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化名,寓意明确:正则者,品行端正,思想纯正,为人正直,处事公正。

    “当时为筹措办学经费,凤先生日夜作画,举办筹款画展,因劳累过度竟昏厥在街头。”吕老说,当时办学经费有限,从整个校舍的设计、布局到建筑材料的采集,凤先生亲力亲为,尽量就地取材。经过大半年建造,直到38年秋天,学校筹建已初具规模。在此期间,学校经历了几次敌机的轰炸,但学校建设从未停工。

    据介绍,正则蜀校自开办以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到1945年已拥有校舍223间,师生人数达到千余人。当时的正则蜀校应时而教,着眼长远,先后开设了绘画、蚕桑、建筑、正则绣等多门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书画艺术家。

    

   图为吕凤子先生作品《四阿罗汉》

    笔耕不辍 多幅抗战题材作品传世

    凤先生同情革命,除了掩护师生把学校作为秘密集会地点,还积极支持学生参加抗战,送一批正则蜀校的学生从重庆走上抗战前线,坚定地踏上保家卫国的道路。此外,重庆办学时期,也是著名书画大师吕凤子先生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就是在抗战最激烈的岁月里,凤先生一批抗战题材画作陆续问世,对传播抗战,激励国人,影响深远。

    在重庆办学时期,凤先生创作出了《敌机又来矣》、《逃亡图》、《重生》、《庆胜利》等一大批抗战题材的作品。特别是在1942年,他创作的名画“四阿罗汉”在全国美展上获得中国画一等奖。

    吕凤子先生作于1942年的作品《如此人间》,是对当时社会实质的又一次揭露,凤先生将自己的愤怒镌刻成一颗“如此人间”的图章,专门铃压在这幅画作上作为题词,这更加突出了画面上的愤怒情意。此画直接揭露了旧社会两极分化的事实,为贫苦人民鸣不平。

    同年的夏天创作的《四阿罗汉》,是吕凤子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图纵76.5厘米、横105厘米。画上题曰:“朅来闻见,弥触悲怀,天乎人乎?狮子吼何在?有声出鸡足山,不期竞大笑也!”图文相释,主旨显然。他既痛恨时弊,又充满了对祖国必胜的信心。这种痛苦境地里的乐观精神,恰恰是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利器的体现。目前,《四阿罗汉》藏江苏美术馆。(文/陈洁 张明 图/孙敏 摄像/邱明珠)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万嘉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