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郁金香怡养院院长任白云谈如何“养老”

发布时间:2015-01-29 01:0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21日中午11点,任白云下了高铁立即赶回丹徒区郁金香怡养院,“出门办个事都不安心,院里的护理工本来就少,我一走就又少了一个做事的,还得赶回来安排老人们的午饭。”这位农村女性言语直白、衣着朴素。她是宜城街道中西麓村的居民,也是这家养老院的院长。

午饭过后,养老院内,老人们或是回房午休,或是在隔着玻璃门的大厅里晒着太阳。他们年龄偏大,68岁、78岁、87岁各两位,84岁、90岁、91岁各一位。一半的老人需要坐轮椅。任白云告诉记者,目前这里着重护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

要有奉献和爱心

父亲因风湿性关节炎下肢瘫痪,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心梗。当年父亲电话里的一个呼唤,让她决定放下手中的服装产销生意,从南京回到镇江为父母尽孝。2014年7月,养老院挂牌运营。如今里面一共托养了11位老人,其中包括自己的父母。

任白云说,自己了解过示范性的养老机构,也见识过做不下去的同行。向丹徒区民政部门争取创办养老院时,她也曾被告知:养老机构需要担负的责任之重,面对的状况之多,养老服务这个社会重点功课轻易做不好。任白云说,像她这种起步晚、地理区域受限的新办养老院,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小的亏损。既然选择养老服务这个行业,肯定要有奉献和爱心。在她看来,值得担心的不是盈亏而是服务质效。

分析郁金香怡养院的被托养老的情况,记者得知,一部分家庭随着拆迁或者改善性住房的迁徙,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有的家庭居住空间和楼层受限,有的家庭成员不习惯隔代同居。以一位78岁的张爷爷为例,他在住进养老院之前享受的是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也就是白天在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度过,每天都能与家人见到面,既有家人的陪伴也享有居家养老服务。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张爷爷家人把他送进了养老院,希望他得到更长时间和专业的照料。“尽管子女每周来看望一次,但老人还是在心里接受不了,常常念着要回去。”

“爱在晚秋”公益创投

存在失落心理的不仅是张爷爷一个人。任白云说:养老更大问题在于老人的心理。人们都觉得机构养老是“圈养”老人,“其实没办法,老人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的不定性因素太多了,我们必须做好防范。”但是服务做得再好,老人们更渴望的还是家人在身边。于是这个矛盾让任白云产生思考:能不能把养老机构的特殊和专业服务送上门?

之后,任白云向市民政局申请失能老人的为老服务项目“爱在晚秋”。据她了解,四年前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就有3300万,他们一般很难被养老机构接收,成了家庭成员沉重的负担,多数“护理员”就是自己的老伴。目前城市护理机构的月照护费用普遍在3000元以上,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绝大部分失能老人只能卧床在家“等死”。其实政府为此做了很多有效的实事。比如购买送餐,助浴等为老服务。但是更多有风险、难度大的问题,还是需要专业养老机构的介入。“所以我们向政府争取项目经费,由我们养老机构出力跑腿,把服务送到更多的老人身边。

“爱在晚秋”公益创投中标后,首批服务对象是丹徒区宜城街道社区52个失能老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卧病在床。有的缺乏专业护理和人员照料,生活质量低下,病情不断恶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有厌世心理。他们渴望得到实际帮助,比如日常护理中的洗澡,洗脚,健康维护,心理慰藉和辅导,增能服务等等。现在失能老人家庭配有电子呼叫器,郁金香怡养院派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联系老人亲属和急救中心,及时抢救老人。

同样作为宜城街道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任白云表示:衔接好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值得探索的还有很多,我会坚持走下去。(记者 谭艺婷)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