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民生

她的话是病人的心灵鸡汤——镇江五院护士谢红芬

发布时间:2014-08-27 23:3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英文里把看病叫做“看医生”,古今中外看病都是这样,找个郎中、大夫诊断、吃药直到痊愈。然而在市五院,坐诊的不仅只是医生,还有护士,而且护士一天看病人十几个,这还真是件新鲜事。

    专科护士谢红芬每逢星期一坐诊。全市5800名护士中,专科护士不过二三十人,能坐诊更是凤毛麟角。她的“头衔”是国家级精神科专科护士,副教授级职称,但她最引以为荣的是与病人结缘。

    本周一,谢红芬穿着洁白的护士服,在第四诊室为患者坐诊,看病的从室内到门外的长椅排得满满的,曾患抑郁症的中年妇女黄小平也来了。黄小平谈笑自若的样子,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

    6年前,黄小平被“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来的时候,躺在床不愿动弹,不想吃,也不愿说话。经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黄小平很快康复出院。可是过了几年,她旧疾复发,又住进医院。谢红芬发现,黄小平多年前就失去了丈夫,又没有孩子,缺少关爱和社会活动是她旧病复发的主要原因。第二次出院时,谢红芬就将黄小平纳入自己的疾病个案管理中。这几年来,谢红芬像家人一样给她经常打电话,“有没有坚持吃药?”“要参加各种活动去。”这样的关心对一名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

    今年年初,黄小平终于恢复到生病前的状况,谢红芬又吩咐她不要闲在家里,找一份工作做。黄小平上班后有时还来就诊,现在她特别乐观自信,她说:“多亏了谢护士,我以后不会再来住院了。”

    护士看病从是诊室延伸到家里,而且不是开药的,主要是帮助病人落实医生的要求,比如叮嘱要按时吃药,然后在改变自己的性格方面,让患者不但“心动”而且要有“行动”。谢红芬的研究数据表明,治疗中和治疗后,很多抑郁症患者正是通过医生的治疗,同时与护士不断交往,最终达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的目标,而且能够做到在碰到情绪问题时自我控制,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在谢红芬处就诊的林华如今基本没有攻击性了。他因外伤引起人格分裂住进医院,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他见人就打,稍不顺心他就抡拳头。谢红芬对他几番“辅导”,他听进去了。精神状态已基本正常的林华说,“谢护士叫我学会忍,我觉得说到我心坎里了。先忍十天,再忍十天,我一段一段时间地忍,现在都忍一年了。”“有时情绪上来我有动手的冲动,谢护士也教我方法了,我就改成敲墙、敲桌子、撕纸。”这些办法对林华很有用,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如果让我出院回家的话,我也愿意试一试,应该是可以的。” (文中病人系化名)(记者 石玉梅)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邓宇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