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新闻  >   镇江新闻 - 社会

我市文学研究者第一时间找出高考作文材料源头

发布时间:2014-06-08 03:5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网讯  昨天高考作文题目出来后,我市赛珍珠研究会副秘书长裴伟第一时间找出了材料源头。

“有关青春的这段文字,与中国古人《兰亭序》、《赤壁赋》略有联系,但还是不同。当代有许多写青春的作品,但大多是诗歌和演讲,细读下来,这篇文字感觉与作家三毛的一段文字相似。三毛曾说过:‘人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而更无法面对的是有朝一日,青春就这样消逝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裴伟说,虽然相似,但仔细推敲,其实材料可以溯及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作家威廉·哈玆里特的散文《不朽的青春之感》,是作者在晚年与友人、画家的对话,抒发他对人生、对艺术、对青春的思考。

裴伟给记者详细解读了原文,在《不朽的青春之感》中,威廉·哈玆里特这样写道:我们在一个新的天地里四处张望,这里充满了生气,运动,还有不断的进步;我们感到自身活力充沛,精神旺盛,能够跟上时世的步伐,从当前的征兆中,我们预见不到我们将在事物的自然过程中落伍,衰老,进入坟墓。这是头脑简单,可谓青春时代我们的感觉有所寄托,所以(不妨说)把我们和自然等同视之,而且(由于我们经验不足,激情强烈)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我们天真地自鸣得意,以为我们与存在的这种短暂联系乃是难解难分的永久的结合——犹如不知冷漠、龃龉、分离的蜜月。

“这段译文辑自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编辑杨自伍主编的《英国经典散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裴伟说,杨自伍其实与镇江还有着联系,“杨自伍是著名翻译家杨岂深教授的儿子,1991年杨氏父子曾来镇江参加赛珍珠文学创作讨论会。”据裴伟介绍,崇实女中英语教师丁玲已经找到了英文原文,这一段落也多见于近年一些职称英语考试辅导读物“英译中”,但编者略去原作者、译者。

“作家所想,乃是他人生阅历所致,我很欣赏他所说的:在青春时期,有一种永生不灭的心境,它使我们在一切事情上不断改进,享有青春年华就有如成为永垂不朽的圣人。”裴伟说,材料中的“青春衰老”似乎是希腊神话中的“蚱蜢”(一说“蝉”)典故,提托诺斯娶黎明女神厄俄斯,厄俄斯从宙斯那里找来永生,但忘记了永恒的青春,结果提托诺斯衰老得无法动弹,欲死不能,厄俄斯也无能为力,只好将提托诺斯变成“蚱蜢”。西方典故“蚱蜢”就是耄耋之年的意义。(犀泽 古瑾)

相关链接

《不朽的青春之感》英文版原文

散文《不朽的青春之感》英文版原文出自《詹姆斯·罗斯科特谈话录》,1825年出版。

We look round in a new world, full of life and motion, and ceaseless progress, and feel in ourselves all the vigour and spirit to keep pace with it, and do not foresee from any present signs how we shall be left behind in the race, decline into old age, and drop into the grave. It is the simplicity and, as it were, abstractedness of our feelings in youth that (so to speak) identifies us with Nature and (our experience being weak and our passions strong) makes us fancy ourselves immortal like it. Our short-lived connexion with being, we fondly flatter ourselves, is an indissoluble and lasting union.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耿业宏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