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新闻  >   热点专题

两高报告:六大数字背后的司法“考题”

发布时间:2014-03-11 15: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杨维汉、周琳、凌军辉、欧甸丘)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同比增八成,公共安全案件占比居前列……10日提请代表审议的两高报告所附图表中,六大数字既折射民生热点,也为司法改革出了新“考题”。

    如何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如何为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代表委员进行解析。

    增速84.2%:最严格处罚彰显打击力度空前

    在2013年人民法院一审刑事案件中,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同比增长84.2%,增幅高居榜首。

    因制售地沟油,朱传峰一审被判死缓;湖南一商贩生产销售伪劣腊肉50吨被判刑12年。数字反映了监管打击食品犯罪决心之强、力度空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保障食品安全之难。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高压之下,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出现高技术含量、全链条渗透等特点,一些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助推案件多发。要清除此类犯罪背后的“保护伞”,给违法犯罪以更有力的震慑。

    占比5.07%:堵住刑罚执行的腐败“后门”

    2013年人民法院审执结案件中,减刑、假释案件占比5.07%。

    减刑、假释本是激励入狱者“重新做人”,但实践中有时异化为刑罚执行腐败的“后门”。今年3月,广东省高院紧急叫停了135件减刑、假释案件,罪犯黄少雄(广东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省工商联原主席)等多起减刑案件,因“执行刑期未满3年”而被退回监狱。

    全国政协委员、昆仑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征夫认为,个别以权或者花钱“赎身”、逃避或减轻惩罚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践踏法律尊严,损害执法司法公信力。要加大此类案件执行的公示力度,实行公开开庭审理,推行执法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惩治司法腐败行为。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责任编辑:万嘉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