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深海鲜市场售卖的类似织纹螺产品
卫生部通知禁食织纹螺
织纹螺8年前在京已被禁售 卫生部门近期密切监控 京深海鲜市场有类似产品销售
由于浙江等地近日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卫生部昨日发布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
卫生部提醒,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记者上午追访获悉,北京市早在2004年7月就发布 《关于停止购进和销售海丝螺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停止购进和销售织纹螺。北京市食品卫生部门密切监控织纹螺动向,市民发现可向工商或卫生部门举报。
同时记者探访市场发现,有类似螺类产品在销售,但商户一口咬定不是织纹螺。
北京落点 织纹螺8年前在京已被禁售
北京市早在2004年7月就发布《关于停止购进和销售海丝螺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停止购进和销售织纹螺。
近年来,北京市食品办及卫生、工商等部门,也加强了市场和餐饮业监督管理。并严密监测织纹螺的“动向”,一旦发现其流入京城市场,便及时发布预警,提醒市民不要食用。
消费者一旦发现有人销售海丝螺,可及时向工商或卫生部门举报。执法部门如发现有经营者销售海丝螺将全部没收并进行处罚。
通州区卫生监督所在7月13日紧急发布食用织纹螺中毒的紧急预警。
目前通州区卫生监督所发出了紧急预警,要求供餐单位禁止采购织纹螺,同时建议消费者在外就餐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如果就餐后出现异常反应和不适,应立即就诊,同时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另外,通州区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预警已经发布一周。近期开始将安排卫生执法人员对辖区各类供餐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严防织纹螺上餐桌。
京深探访 类似织纹螺产品滞销
今天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京深海鲜市场,在贝类销售区,各种大小不一的螺类刚刚到货,工作人员正在挑拣。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二十多家摊位,大家多数说没有卖织纹螺的。有摊主透露,在2006年左右有人卖过,但之后市场就禁止了。
记者了解到,织纹螺又叫海丝螺,这让京深海鲜市场一种名叫“海螺丝”的螺类卖主有点无奈。
由于织纹螺和海螺丝大小差不多,样子猛一看也一样,很多来买螺的顾客经常误会,“这两天卖得都没以前多了”。
一位零卖摊主的老板介绍,织纹螺螺体的纹络是一条线,没有螺旋状,而海螺丝则是纹络盘旋在螺体上,织纹螺售价一般几块钱,而海螺丝则在20元左右,“两个真不一样。”摊主无奈地说。
商户老板介绍,市场上的海螺丝一般销售给饭店、大排档等商家,部分会卖给散户,“一般大排档都是田螺,现在市场卖的也不多了”。
今天上午,京深海鲜市场办公室刘主任表示,一直以来,京深海鲜市场不允许卖织纹螺等低质量的海螺。针对卫生部发布禁止加工销售织纹螺的消息,京深海鲜市场马上会以书面形式告知所有商户禁卖织纹螺,并会组织工作人员到市场进行严格巡查。
链接 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
2012年7月9日,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和瑞安市塘下镇发生多人食用织纹螺(温州民间俗称乌螺)中毒事件,共造成8人中毒,其中1人身亡。
截至7月11日16时,温州市累计报告中毒病例21例,其中已治愈14例,死亡1例,仍在院留观6例,病情稳定。
2007年5月7日,福建莆田荔城区拱辰办长丰村发生一起食用麦螺 (也称织纹螺)中毒事件,9人出现不同程度身体不舒服、恶心、呕吐、口唇及肢端麻木等症状。其中5人住院。
2005年6月,福建省先后发生了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共计15人中毒。
2002年4月30日至5月11日,福建省宁德、莆田等地先后发生7起30人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5月19日至20日,厦门市有10户家庭20人食用织纹螺后出现中毒症状。
2005年5月21日晚,福建省罗源县4人因食用织纹螺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织纹螺介绍
什么是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中毒者可神经麻痹
引起食用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