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李书福做大吉利 10年间实现国际化-金山网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镇江车市  >   综合新闻

狂人李书福做大吉利 10年间实现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2-01-16 08:01  来源:中国经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破局待新生

李书福说,其在2012年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实现沃尔沃的本土化。

关系腾挪术

李书福希望吸引来自政府方面的人员,他知道这些人掌握政策、熟悉流程、拥有人脉。

成功实现借壳上市后,李书福的资本局开始进行“向上打造”。

2006年5月,与李书福、徐刚熟识,时任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的王自亮也迈入吉利的大门,担任吉利副总裁。

对于起用政府部门的人,王自亮在其 《吉利传奇》一书中进行过解释。王自亮认为,李书福的确希望吸引来自政府方面的人员,他知道这些人掌握政策、熟悉流程、拥有人脉。同时李书福还认为,这些人的加盟会形成政府支持民企发展的氛围。

2006年10月,在王自亮加盟吉利不到半年后,李书福就实现了一次高规格的收购。当时,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英国议会上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阿莫斯女男爵的见证下,李书福笑容满面地签署了与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英国知名汽车公司,以生产“黑色出租车”著称)组建合资企业的协议。随后,通过一系列交易,吉利汽车顺利成为了锰铜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

初尝海外收购甜头的李书福,又将目光重新聚焦到了多年前的梦想上:收购沃尔沃。善于运用政府资源又颇为看重资本运作的李书福,终于在2008年向收购沃尔沃发起了冲击。此时,被王自亮视为“近卫军”的资源也适时出现——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书福与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进行了接触。

洛希尔银行在《货币战争》一书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也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这家主宰西方金融业的老牌家族银行。其渗透到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其在30多年的耕耘中,与中国政、商两界形成极为密切的关系。俞丽萍似乎也拥有神奇的力量,有人隐晦地说:“她是在机场被人前呼后拥迅速通过安检的那种人。”善于运用政府资源,甚至通过各种隐秘的关系和力量去接近权力层,无疑也是中国式收购的重要办法。

在政府资源逐渐发挥效力的同时,李书福还建立了专业化的国际收购团队。据王自亮透露,参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团队最多时超过了200人,集纳了中外收购谈判的精英,这一精英团队的能力最终得到了沃尔沃的老东家福特的认同,福特对吉利未来能否经营好沃尔沃的担忧开始逐渐消逝。

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收购资金来源问题了。按照彼时对沃尔沃资产的评估结果,吉利收购沃尔沃至少要花费18亿美元,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的李书福开始频繁与全国各个地方政府进行接触,希望获得资金支持。“按照国家的要求,发展汽车工业要考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因素,也要考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加上上海目前是国内汽车研发人才的聚集地,我们最终圈定了成都、大庆和上海这三地作为出资方,并准备在上述三地建设沃尔沃工厂。”李书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最终,在收购沃尔沃的资金问题上,大庆方面出资超过30亿元,上海方面出资10亿元,而成都则以成都工投集团出面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做担保,由银团向吉利提供30亿元低息贷款。加上吉利的自有资金,吉利终于在2010年8月2日以15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权。

曾经处处碰壁的李书福,终于在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的注视下签署了收购沃尔沃的协议。那一刻,李书福潸然泪下。

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李书福成功让吉利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这意味着李书福可以将旗下更多的优质资产装进去,募集更多资金以求长远发展。

相关文章:

2005年1月24日,《中国经营报》曾以“李书福借力资本运作 吉利曲线上市收官”为题,对吉利的上市内幕进行过报道。

中国汽车史上的最大海外并购案,在2010年3月28日一锤定音。这一天,来自中国的民企吉利与美国福特汽车正式签署沃尔沃轿车并购协议。

2010年4月5日,《中国经营报》曾以“李书福下一步:解放沃尔沃这只虎”为题,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挑战和策略进行过分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明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