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江天一览”题辞的代拟者及其他

发布时间:2014-09-08 08: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天一览碑。

镇江金山山顶有江天一览亭,亭内有江天一览碑。“江天一览”4个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玄烨南巡游金山时所题。由于他写了这4个字,后来金山龙游寺也就改名江天寺。由此可见这一题辞不同寻常。不过从玄烨的《金山江天寺碑》和《南巡笔记》来看,他只是这4个字的“书”或“题”写者,至于题辞的代拟者,镇江有关记述,未见有具体说法,至多是说金山明代就有江天一览亭,玄烨只是重新书额而已。那么题辞的代拟者又是谁呢?

近读《啸亭杂录》,发现该书卷八“高江村”条对这个问题有明确说法:“高江村士奇,华亭人。家甚贫窭,鬻字为活。纳兰太傅明珠爱其才,荐入内庭。仁皇(引者按:指玄烨)喜其才便捷,凡遇巡狩、出猎,皆命江村同……上登金山,欲题额,濡毫久之。江村乃拟‘江天一览’四字于掌中,趋前磨墨,微露其迹。上如其所拟书之。”

《啸亭杂录》撰成并刊行于光绪六年(1880)。该书记载清初至嘉庆时期的政事及社会情况,有一定史料价值。著者昭梿是清宗室子弟,曾封礼亲王。上文所录涉及其先祖玄烨的事迹,当不会妄言。玄烨题写“江天一览”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初次南巡时(详后)。从高士奇的情况看,据《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当时,他正是玄烨的“侍臣”。高士奇是康熙二十八年玄烨第二次南巡北归以后才被“休致回籍”的。从他的《扈从登金山》诗说“昔岁奉宸游,于焉停桂枻”看,玄烨第一次和第二次南巡游金山时,他都曾“扈从”至金山。高士奇既“扈从”玄烨游金山,当会事先了解金山的历史,知道(或听僧人介绍过)金山曾有江天一览亭。在这种情况下,当“日理万机”且事先不可能有所准备的玄烨一时想不出恰当题辞时,高士奇在旁边代拟,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这样一来,也就能够合理解释玄烨题辞与明代江天一览亭名称完全“巧合”的原因。所以,高士奇代拟的说法并不只是传说。当然,他之所以想到“江天一览”,显然是由于明代金山有“江天一览亭”的启发。但即使如此,这一题辞毕竟是得到玄烨认可并亲笔题写的,所以并不影响它的文化价值。

在查阅“江天一览”题辞的有关记载时,也看到一些虚假的或真假混杂的说法。如不纠正,将以讹传讹,贻误世人,影响不好。例如:

1.玄烨题写“江天一览”,有的书上说是在康熙二十五年玄烨游金山时。查《清史稿·圣祖本纪》等,玄烨第一次南巡在康熙二十三年,第二次在二十八年,可见他在康熙二十五年并没有南巡游金山。而且,“江天一览”碑末署明立碑时间为“康熙二十六年”,表明玄烨题写“江天一览”只能是在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时。玄烨在其《南巡笔记》中更明确系“题‘江天一览’四字”于康熙二十三年。因此,“康熙二十五年题辞”说明显错误。

2.有的书上说,玄烨是在陪同皇太后南巡游金山时题写“江天一览”的。查《清史稿·圣祖本纪》《清鉴易知录》等,玄烨6次南巡中,只有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时曾经“奉皇太后南巡”,其余5次都未见记载。所以,“陪皇太后游金山题辞”说,也属想象,也不符事实。

3.一些著述说,玄烨题写“江天一览”时,是经过“当朝宰相”张玉书的巧妙提醒,才写出了“览”的繁体字。查《清史稿·张玉书传》,张玉书“康熙十九年以进讲称旨,加詹事衔。二十年,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寻迁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二十三年,丁父忧……服阕,即家起刑部尚书。”可见张玉书曾是玄烨的近侍,而且玄烨在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南巡至镇江时,张玉书当是在镇江家中守孝,按理当会参与迎驾并侍从游金山。所以,说张玉书这一次曾侍从玄烨游金山,应当有很大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当时他还只是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还不是“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直到康熙二十九年才升至文学殿大学士(《清鉴易知录》)。所以,说张玉书当时是以“当朝宰相”身份侍从玄烨游金山,显然不符事实。而且,说张玉书以“臣今见”提醒玄烨写“览”的繁体字,颇多戏剧色彩,很难臆定真假。至于一些书中说张玉书如何巧妙应对玄烨的问话,则是颇多虚构,更难臆断其真伪了。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乔长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