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陈东《少阳集》书影

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间,上书请诛“六贼”的陈东自太学请假,回乡省亲,探望祖母和母亲。谁知陈东返回家乡镇江府丹阳县后没多久,令人伤心悲惨的一幕在中原大地上演:卷土重来的金兵攻破开封府,已逊位的宋徽宗和登基不久的宋钦宗,双双沦为阶下囚。靖康二年(1127年)三四月间,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宫女、宗室、贵戚等,共一万四千多人,被金兵掳往北国。这就是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后,当年五月一日,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赵构称帝后,改元建炎。他身边最倚重的亲信,莫过于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个佞臣。当时朝野上下请求拜李纲为相的呼声很高,高宗初登大宝,不敢深违众意,并希望能表现出励精图治的面貌,即位五日,即拜李纲为相。在李纲的竭力推荐下,年近七旬的老将宗泽被任命为开封知府、东京留守。

高宗即位,李纲拜相,使朝野上下对收复失地、迎回二帝,充满希望。据陈东之弟陈南所撰“行状”记载,靖康之变发生后,远在镇江府丹阳县的陈东“北向恸哭,或中夜兴起,恨无死所”。后闻知高宗即位,“喜而不寐”。据《宋史》记载,高宗登基十日之后,下诏召陈东至应天府。时任镇江知府的是延康殿大学士赵子崧,他将诏书交给陈东,让他赶紧准备前往应天府。

陈东在准备行装时,有人劝他不要前往,否则祸福难测。陈东说:“新天子即大位十日,而下诏呼一布衣,必欲闻天下之言也。有君如此,纵死亦何足惜!”出人意料的是,陈东出发前,特意准备了一口棺木,“以棺自随”。从此举来看,陈东当时已有死谏的念头了。

陈东赶至应天府时,正是八月十五日。恰逢李纲被罢相,黄潜善、汪伯彦议请迁都建业(今南京)。李纲罢相,皆因和黄、汪二人政见不合,加之他生性耿直,渐渐地与高宗也产生了嫌隙。李纲任相仅七十五天。

陈东初至京师便惊闻此事,从八月十七日至八月二十五日,数日之内三番上书。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陈东上书时表示,“李纲不可罢,黄潜善、汪伯彦不可用,乞亲征邀请二帝”。陈东此番上书,令黄潜善、汪伯彦大怒,他们对高宗言称,如果不杀陈东的话,可能他还会上演当年“鼓众伏阙”之事。高宗遂起了杀心。他浑然不顾太祖皇帝“不诛大臣、言官”的祖训,将陈东以及上书的另一名士人欧阳澈处斩于应天府东市。

黄、汪二人言称的“鼓众伏阙”一事,发生在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初五。当时面对金兵来犯,宋钦宗意欲和金人和谈,罢免力主抗金的李纲。陈东遂率领几百名太学生,拥至皇宫宣德门外,上书请愿。最终,钦宗恢复了李纲的职位,这才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高宗初登大宝,显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暴乱事件。在黄、汪二人的调唆之下,因言获罪的陈东身遭横死,时年仅四十二岁。从赴京至罹祸,仅仅十天。

陈东临刑前,饮食如常,神色自若。《少阳集》中收有一封他写于此时的家书,内中说:“恐生死未可知,然东已处之定矣”。陈东与夫人吴氏育有二女,他在动身赴应天府时,吴氏已身怀有孕。陈东死后,吴氏诞下一遗腹子,延续陈东一脉香火。

陈东死后,归葬丹阳,其间亦颇多曲折。四明(今宁波)人李猷乃陈东好友。他在《赎尸记》一文中,对此记述颇详。陈东被杀后,李猷欲替其收尸,但却找不到尸体。两天之后,一兵官被处决。行刑结束,兵士抬着尸体离开了刑场。李猷遂派仆役悄悄跟在后面。到了城门之外,只听有人说道:“前天才抬了两个秀才过来,今天却又抬来一个官人。”仆役忙问那两个秀才尸体现在何处,那人便指着路旁两土堆说:“此即是也。”

第二天,李猷赶到城门外,果见二土堆。因陈东所受的是枭首之刑,遭悬首示众,故葬于此处的仅是尸身。李猷寻得陈东尸身,移于馆舍,安放在陈东赴京时携带的棺木内。两天之后,经李猷多方奔走,不惜重金,终于找到了陈东的头颅,“合而殓之”。李猷正准备买舟东下,将陈东棺柩运回丹阳,正巧陈东有个叫胡中行的老乡在应天府,他主动请命,请求护送陈东棺柩以归。就这样,陈东得以归葬家乡。

据《建炎以来纪年要录》,此事发生两年后,高宗于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巡幸至镇江府时,翰林学士滕康请命有司祭陈东之墓。高宗同意此请,派大臣前去祭奠,并“厚恤其家”。另据《中兴小纪》,绍兴四年(1134年),有大臣奏议当年发生的这件事,认为“黄潜善、汪伯彦擅权专杀,将布衣陈东、欧阳澈置之极典”。高宗对此也颇追悔,说:“朕初即位,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于是追赠陈东、欧阳澈秘阁修撰,“官其两子,赐田十顷”。也算是为陈东彻底平反了。

据《宋史》记载,陈东起初并不认识李纲,三番五次为李纲上书,“特以国故”。陈东被杀后,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无不流泪。李纲专门为他写了数首挽诗,中有“死生一决心应了,忠义千年笔有芬”等语。

陈东墓在丹阳县东北二十五里尚德乡桐村。宋理宗景定年间,大夫马光祖过丹阳时,为其修墓建祠。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巡案御史叶忠再次为陈东立祠,并铸黄潜善、汪伯彦两跪像。据清代《巢林笔谈》所记,明代嘉靖年间,有个叫郑普的进士经过丹阳陈东墓时,见墓前铸有黄、汪二人跪像,便在柱上题了一联:“丹陛披肝,千古纲常可托;荒庭屈膝,两人富贵何为?”看来墓前铸跪像,并不仅仅在杭州岳王庙,当年陈东墓前亦是同样的场景。这正是忠奸有报,是非自有公论。

陈东因言获罪身遭横死
——读史谈片话镇江之三十一

发布时间:2014-09-07 08:1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习 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