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怀念抑或改变

发布时间:2014-08-29 08:3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6日镇江日报一则报道《寻找“镇江老味道”》,勾起了不少记忆。

记忆之一首当那酥在嘴中、唇齿留香的美妙回味。镇江传统糕点,特色名点不少,老辈人说起来,如数家珍。有果儿,大京果,小京果,还有京果粉;有酥儿,桃酥,蛋黄酥,还有蛤蟆方酥;有杂食儿,小麻饼,开口笑,还有京江脐儿……不能一一列数了,再说下去,要流口水了。

记忆之二则是那镇江糕点曾经的辉煌。镇江,曾是南味糕点和扬式糕点的代表产地。想当年,从银山门到五条街,名气响且种类不同的各式茶食店,是星罗棋布。就连京城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稻香春,亦是由镇江老板京城创业、镇江师傅制作糕点打下的基础。

记忆之三却是自家外公上世纪80年代饭桌上说的一番话。老外公,解放前后一直在镇江工商界做事,对镇江糕点业亦知之甚详。某日,记不清何因,饭桌上感慨良多。大意是:糕点这东西,一定要前店后坊,现做现卖,才能保证口味。工厂化生产,规模大了,产量多了,却因为包装、运输诸多要求,一口酥的,变瓷实了,松软软的,变硬梆了,于是,老味道慢慢地淡了、没了。

仔细想想,老年人的感慨,有道理,却也有对时代需求、市场运作的不同认知。在物质匮缺的年代,工厂化规模生产,是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的。这个改变,是对头的。但现如今,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时候,仅有怀念和质量已然远远不够。在大家都能保证一定口味的时候,渠道,近在咫尺的购买渠道,就成为最为重要的选择因素。这是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其实,看看那些抢尽市场份额的西式糕点,不都是新版本的前店后坊吗?却已布满大街小巷。

镇江传统糕点业,无论因市民生活,还是为旅游发展,皆需要振兴,也值得振兴,更自有内容振兴。但继承之余,怀念还是改变,反思尤需行动,特别是尚有老师傅还在,老口味犹存。时间不多了!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华 翔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