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宗泽遭谗发配镇江府
——读史谈片话镇江之廿八

发布时间:2014-07-15 08:27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宗泽像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三月,镇江府来了位两鬓霜白的囚徒。谁呢?就是人们熟悉的抗金英雄宗泽。据《宋史》记载,宗泽此次是被革除功名,发配镇江“编管”。编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官员犯罪被谪放后,编入当地的户籍,由地方官加以拘管。

宗泽算是大器晚成,他走到抗金前线青史留名,正在此次发配镇江府之后。此时的宗泽已年届六十,该好好安享晚年了,怎么会突然惹祸上身呢?这就要说到他在登州(今山东蓬莱)任通判时,惩治道士高延昭的事了。

宣和是历史上以才情著称的风流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年号。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崇奉道教,延揽道士,访求仙经,大兴宫观,一时间举国崇道,不少道士恃势犯法,无人过问。宗泽任登州通判期间,地方上有个道士,名叫高延昭,横行霸道,为祸乡里。高延昭敢如此肆无忌惮,一方面倚仗的是道士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他是宋徽宗身边红人、道士林灵素的亲信,背后有人撑腰。对此,宗泽其实一清二楚。他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高延昭兴风作浪;要么好好惩治,打压他的嚣张气焰。最终,宗泽选择了后者,惩治了高延昭。事后不久,宗泽乞请告老还乡,并得到了朝廷的同意。宗泽挂了个“主管南京(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鸿庆宫”的虚衔,携夫人陈氏,返回家乡义乌,“结庐山谷间,有终焉之志”。

如果不是事态陡起波澜,宗泽或许就在家乡终老天年。可很多时候,历史就是如此具有戏剧性,一次冤狱,让已垂垂老矣的宗泽再次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就在宗泽返乡不久,那个被惩治的道士高延昭跑到汴梁城(今河南开封),找林灵素申冤,称宗泽在登州期间蔑视道教,改建登州神霄宫不当。徽宗得到林灵素的这么一番奏报,心中不悦,于是下令将宗泽“褫职羁置”,发送镇江府“编管”。

宗泽之子宗颖在《宗忠简公集》所附“遗事”一文中提及此事时,说宗泽闻知朝廷决定后说:“罪大责轻,丹徒善地。”即日起程,赶赴镇江府。“罪大责轻”,无疑是对宋徽宗热衷道教的揶揄之语,“丹徒善地”则是对镇江府丹徒县的夸赞。宗泽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元《至顺镇江志》中称,五代时,宗泽的祖先从南阳避地江南,“子孙因家于润”。如果这个记载准确,宗氏肯定有族人居于镇江,或许这即是宗泽所谓“善地”的原因。

来到镇江府后,尽管受到监管,但宗泽仍有一定人身自由。不过,宗泽和夫人陈氏的日子并不好过。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宗泽“方谪居时, 粥不继,吟啸自如”。可见生活一度维艰。虽处于困厄之中,可宗泽气度不改。

不久之后,接二连三的打击向宗泽袭来。先是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家乡义乌传来噩耗,兄长宗沃不幸离世。宗泽兄弟共四人,两个幼弟皆少亡,宗泽和兄长宗沃自幼感情很深。宗泽惊闻噩耗,悲痛不已。

宣和四年(1122年),夫人陈氏又一病不起,病逝于镇江。陈氏乃宗泽结发妻子,老来丧妻,宗泽之痛苦,可想而知。宗泽将夫人葬在东郊京岘山,并结庐在山下龙目湖畔,朝夕相伴爱妻,过起了“耳无车马喧”的日子。他在题为《葬妻京岘山,结庐龙目湖上》的诗中写道:“一对龙湖青眼开,乾坤倚剑独徘徊。白云是处堪埋骨,京岘山头梦未回。”这首诗已隐隐透出将来和夫人合葬于此之意。

就在丧妻后不久,在镇江府“编管”已整整三年的宗泽,突然重获自由。原来,恰巧逢上宋徽宗举行祭祀大典,实行大赦。结束这段黑暗的岁月后,宗泽掌监镇江府酒税,当起了一名小小的酒官。北宋时酒曲实行专卖,酒税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虽然官小,可宗泽很是尽心尽责,税收收入比往年增加近一倍。两年之后,宗泽重新被朝廷起用,任巴州通判。

此时的北宋政局,较之前几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宋徽宗任用奸佞,穷奢极欲,不理朝政,搞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从宣和二年(1120年)开始,方腊、宋江农民起义揭竿而起,浩浩荡荡,朝野震惊,虽说次年起义即被镇压,但北宋政局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宗泽任巴州通判的第二年,也即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金太宗完颜晟正式下诏伐宋!金兵一时间两路并进,压境而来。久疏战阵的宋军战之即溃,金兵如入无人之境,直逼汴梁。

眼见国势凋零,远在巴州任通判的宗泽却不能浴血疆场,心情很是郁闷。他在此期间所作的多篇文赋,都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靖康元年(1126年),在御史中丞陈过庭的推荐下,朝廷终于召宗泽进京,出任台谏。可此时的北宋已处于极度的风雨飘摇之中,不久即上演了令人痛心疾首的“靖康之变”。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习 斌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