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略说茅山《李含光碑》

发布时间:2014-07-09 07:1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茅山《李含光碑》是茅山历代碑刻中颇具影响的碑刻。传世有两种:一是颜真卿书写的,一是张从申书写的。两碑俗称《颜书(李含光碑)》《张书(李含光碑)》,以示区别。

颜真卿书写的《李含光碑》,全称为《有唐茅山玄靖光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简称《李玄靖碑》。清时为避康熙帝名讳,将玄改为“元”字,故又称《李元靖碑》。

此碑铭文记叙当时茅山道士李含光的生平事迹,共1595字。落款:“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此碑刻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夏五月,南宋绍兴七年(1137)五月十四日折断,又为雷火所焚。清乾隆年间(1736-1795),学士钱辛楣游茅山玉晨观时,发现碎碑20余片,遂与另一学士汪志伊共同写信给句容县学徐彬、俞献,请其搜寻残碑,结果拾到残片23片。后有某商人挟此碑宋拓本到茅山,其文字与钱辛楣考订无异,及交付姚东樵以缺字勾勒上石,以成完璧。清咸丰年间又遭兵燹,碑断成数片,现存残石3片,藏茅山万宁宫。

碑主李含光(683-769),扬州江都人,本名弘,因避唐高宗第五子孝敬皇帝李弘之名讳而改名。家世业儒,父孝咸,精黄老之术。神龙初,李含光入道门,开元十七年(729)到王屋山,拜司马承祯为师,居嵩阳20年,后回茅山纂修经法。当时玄宗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常给他写信,“每欲谘禀,必先斋沐”。天宝七年(748)三月玄宗授三洞经纂广大同殿,被赐号玄靖,是茅山上清派第13代宗师。碑铭中还提及,李含光自幼篆书就写得好,而行书则更为精妙。

颜书《李含光碑》是颜真卿晚年书艺巅峰之作,历来评价甚高。其用笔圆健浑厚,笔力深沉含蓄,结体开张舒展、疏密得当,书风沉雄博厚、气势恢宏。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说其“于劲伟中出缓绰”。清梁谳说:“颜鲁公茅山《李玄靖碑》,古雅清圆,带有篆意,与《元次山碑》相似,乍看极散极拙,多不匀称,而其实古意可掬。”极言颜书《李含光碑》已达到炉火纯青、人书俱老的境界。

张书《李含光碑》,全称为《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并序》是唐时著名行书大家张从申的力作。张之书法宗“二王”,尤其是王献之。在他书写的《李含光碑》中,较多较好地保留了“王书”的笔法,体现了晋人的韵致,成一代书风。明杨士奇说:“从申书法出‘二王’,而与李北海仿佛,昔人评其书独步江淮。此碑在茅山,盖唐行书之得名者。”另有古人言:“唐大理司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当时称为‘二绝’”。可见,此碑亦为历代名家所重,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行书碑刻,惜乎已毁灭无存。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陶正玉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