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王文治游历岳麓书院

发布时间:2014-06-06 08:0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岳麓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岳麓山下正式建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大学者朱熹、王守仁等都曾到岳麓书院讲学。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皇帝为书院题匾“学达性天”;清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为书院题匾“道南正脉”。

历年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到岳麓书院寻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文。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岳麓书院讲堂后壁嵌的诗碑中,我们发现了镇江清代书法家、诗人王文治在这里的足迹。

王文治有“淡墨探花”之誉,他一生好游,足迹遍及江南各地。他做知府时曾远游云南,又去过湖南探亲,看望弟弟王文明;去过湖北,拜访好友。乾隆五十四年(1789)冬,王文治第二次楚游。这次楚游,有他的好友、著名画家潘莲巢和孙女王玉燕陪同,除了看望王文明,他主要的“游程”放在了湖广总督毕沅那里。王文治和毕沅是同期高中的一甲进士,一直保持着挚友关系。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冬至后的第二天,王文治应毕沅的邀请,和张姚成、罗典等一起,游历了岳麓书院,登上了岳麓山顶,并作诗一首:

  海纳万水斯深深,岳罗众山斯森森。

  衡山七十二峰相辅弼,至此直注湘江阴。

  湘江涵青山削绿,百道烟霏散还束。

  以山临水此其巅,以岳观山此其麓。

  制府夙钟川岳灵,言自华嵩移羽旌。

  嵩形如卧华如立,未抵大贤胸次云。

  涛横我持渔竿过,洞庭天风三日扬。

  飞舲维舟正奏款乃曲,又邀我向名山行。

  乌府先生返珂里,紫薇使者輶轩止。

  皋比说经铿若钟,玉尺量才澄若水。

  是皆海内之大儒,高怀朴学同而殊。

  平时雪棹何处访,忽尔星堂异地俱。

  从来气类相感发,如谷应声磁引铁。

  制府才名三十春,朝野倾心拱卿月。

  是日风和天宇朗,半陂浸山荟林莽。

  扪萝穿磴出幽岑,豁然江流泻胸平似掌。

  归涂夕阳松树颠,山中沉沉如小年。

  人生获此友朋山水乐,不羡蓉城蓬岛为飞仙。

这首诗不仅收入了《梦楼诗集》,诗中佳句还被刻入了岳麓书院的诗碑。诗碑是毕沅在湖广总督任上时撰书,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罗典嵌立的。碑中所记的内容即为他们那次同游写的诗。罗典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县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授编修、江南道监察御史、河提督四川学政、鸿胪寺少卿等职。

诗碑上还有张姚成撰写的跋文。张姚成是当时的提督湖南学政。字自东,一字讱轩,号忍斋,仁和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碑文记载了这次毕沅和一班好友会集岳麓书院,遍游诸名胜,又攀上岳麓山绝顶的过程,记录了好友们在一起欣赏古刻、叙旧论文的快乐心情。他的跋文写的也是诗情画意:

绝蹬霞关费仰窥,钟声送客出钦巍。绛纱绪衍南轩脉,翠玉书摩北海碑。泉石松窗诗并丽,文章芸箧岳争奇。学澜比似云澜阔,不到登峰哪得知。

既描述了登山远眺的山水之乐,又写出了友人相约观碑赏文的场景。他还特别提到王梦楼赋七言古一章有云:“以山临水此其颠,以岳观山此其麓”,称赞他和毕沅的诗意相通,都是写诗的高手。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徐 苏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