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我是新中国第一代海军”

发布时间:2014-05-15 08:26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

“我是新中国第一代海军”

——访82岁的离休干部刘训豪

 今年是新中国海军成立65周年,这些天,看到央视播放的海军军演的画面,镇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离休干部、82岁的刘训豪非常激动,“我把奖状和革命军人证明书都找了出来,看了又看,想了又想。65年了,新中国的海军,经过了65年的努力奋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成为一支能保卫我国海防的实力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刘训豪,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海军”。

 刘训豪   

 向海军纪念馆捐赠了革命文物

 65年前的4月23日,镇江解放。同时,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在泰州白马成立。

 “当时说海军成立,只是机构成立,并没有部队。1950年10月,江阴要塞奉命由陆军正式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属吴淞要塞区管辖。我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海军。”

 今年的4月23日,中国海军的诞生地泰州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当天泰州海军纪念馆的庆祝活动中,刘训豪向海军纪念馆捐赠了功劳证、三等功红绸标签、革命军人证明书、奖状复印件等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他同时捐赠的文物还有曾两次担任张爱萍上将的秘书、海军初创的见证人黄胜天将军的一块手表和一张搁置电话的木架。人民海军初创时,这张木架见证了一部手摇电话机摇出的峥嵘岁月。

 刘训豪说:“他们收藏的都是集体照,个人照我的应该是第一张吧。这些照片和证件一起伴随着我走过了65年,从部队到地方,从学校到农村,从农村再回到城市,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从大学到机关。辗转了65年,我都一直随身携带,妥善保存收藏。”

 珍贵的奖状和革命军人证明书

 记者看到了刘训豪捐赠的奖状和革命军人证明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奖状:兹有刘训豪同志于一九五一年上半年战备练兵中创立功绩,经批准为三等功臣,特颁发奖状以资鼓励。”落款为:司令员袁也烈,政治委员赵启民,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康志强,副参谋长陈玉生、来光祖,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日。

 当时华东军区海军第一次备战大练兵,在机关工作的刘训豪不仅操练认真,同时还能兼顾工作,荣立三等功。“戴着大红花,参加庆功大会,发了奖状、功劳证、三等功红绸标签和学习本。”

 革命军人证明书是刘训豪1951年9月领到的,证明书正上方是两面鲜红的“八一”军旗,自右向左写着:“革命军人证明书,军证字063162号;刘训豪同志系一九四九年四月参加我军,现在华东海军工作。”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的大红印章,现在仍很清晰。

 参加起义有幸成为第一批海军

 1948年12月,15岁的刘训豪报考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通信连无线电培训班,录取后被分配在电台工作。1949年4月21日,在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下,刘训豪参加了江阴要塞战场起义。起义后,刘训豪参加了解放军,为陆军华东军区特种兵,仍在通信连工作。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成立。“我在江阴要塞司令部机关任缮写员,抄写文件。”

 当时海军是个全新兵种,初成为海军的刘训豪穿上新海军服,非常开心,“每次走在街上,大家都有一种自豪感”。

 “10月成为海军,12月穿上新海军棉服,我记得很清楚。男同志的军帽,蓝色绒里,两边的护耳是咖啡色绒毛,皮帽子带有帽檐,帽子前方正中间嵌有海军标志的大帽徵;上衣是深蓝色的列宁装,咖啡色的绒毛大翻领,美观大方,保暖性强;裤子也是深蓝色的西装棉裤;另外还发了一根一寸多宽带有海军标志的黑色长皮带和一双黑皮鞋。女同志的军服与男同志的相似,就是帽子不一样,软质、蓝色、圆形、无帽檐,四周嵌有一圈白条。”

 海军“一定要强大”的梦想实现

 泰州的捐赠仪式上,刘训豪获赠了一艘军舰模型。刘训豪双手比划着大小向记者形容,“这么大,是一艘现代化的军舰”。

 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军舰,刘训豪说自己是“海军陆战队”,都是在陆地上操练的。到了上海之后,才登过一艘小舰艇,但是跟现在的军舰完全是两个概念。

 “英国的紫石英号溃逃,我们都能在江边上看到,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江中,我们没有军舰,没有飞机,炮也打不到。”所以,刘训豪到现在都还记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海军一定要强大”的指示。

 今年是新中国海军成立65周年,“海上合作—2014”多国海上联合演习在青岛附近黄海浮山湾举行。刘训豪看到了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中国海军。65年了,一直印在脑海中的“海军一定要强大”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喜讯总是想和战友分享,可说起战友,82岁的刘训豪有些黯然,原本镇江的一位战友,现在耳朵不好,不太容易沟通,联系不多了;上海有一位战友,常年住在医院里面。

 “到了这个年纪,健在也不容易了”。

 刘训豪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住在宝塔路附近的他,每天坚持走路三个小时,一万五千步,风雨无阻。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摄影 何菁 记者 戴蓉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