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1966年春节回城和知青朋友及同学合影

  1966年和知青朋友合影

 

  1988年和知青朋友旧地重游

春天,我与几位昔日知青朋友一同来到镇江南山风景区游览,茶社里,几位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南山“长寿茶”,并请我们免费品尝。我问:“南山长寿茶是不是八公洞茶场生产的?”工作人员惊讶地说:“是啊,你怎么知道?”我笑着回答:产茶叶的茶树就是我们亲手栽种的。几位工作人员立刻高兴地说:你们是前辈,快请坐上茶!我望着杯中散发出阵阵清香的翠芽,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往事。

1964年9月11日,我们镇江市一中四十名高中毕业生,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市郊八公洞茶场,当时市一中还选派了一名老师带队。后来又增加了二中两名女生,三中两名男生,共四十四名知青。

八公洞位于南山东麓,相传因八个太监隐居于此而得名。原八公洞茶场前身为市畜牧场八公洞分场,场内由数十名下放人员组成,以在山下种植蔬菜为主。1964年经上级部门批准改为“八公洞茶场”。当时场内有两排旧茅屋和一间食堂。我们四十四名知青便被安排在四间茅屋内。

我们刚来到茶场正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个个朝气蓬勃,又换了新的环境,女生们唱起采茶曲,男生们谈笑风生。

可是现实生活却没有那么浪漫,到场后不久,我们便分插到场内各生产队,开始劳动。首要任务是开垦荒山,此时山上荒草遍地,杂树丛生,我们每天拿着六斤半重的开山锄上山垦荒。虽然我们知青在城市里长大,但年轻力壮,干起活来也是生龙活虎。先是割草,后是刨树,当时生产队按劳计酬,打工分。有一次,一位老职工专挑小树根刨,一天刨了四十个,而我却专挑大树根刨,一天只刨了四个,晚上打工分,那位老职工得分最高,十分,而我只有一分,手上都磨起了血泡。

白天辛苦劳动,在场内最难熬的便是晚上,茅屋内点两盏昏暗的油灯,食堂里三两稀饭下肚,不一会儿就饥肠辘辘,加之屋破风凉,真有点饥寒交迫。后来得知,食堂里有位蒋师傅,以前在镇江城里开过面店,下面条手艺堪称一绝,于是,晚上我们约好几位知友一同来到食堂,和蒋师傅套近乎,在我们一再动员和请求下,蒋师傅点上油灯,称好面粉,在面缸里麻利地和好面,在案板上揉好,食堂里有一台手工摇面机,在我们手中飞快旋转,不一会儿面条就做成了,蒋师傅又将封好的灶扒开,加上一把火,把面条分成小团,在灶台上一字排开的面碗里放入酱油、菜油(食堂里只有菜油)等佐料,不一会儿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锅盖面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大家迫不及待地端起面碗大口吃了起来,一股浓烈的乡情也油然而生。我们离开父母身边,来到这偏僻的山村,这碗朴实无华的锅盖面一下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仿佛又回到镇江城里,如同在家门口的面店吃面一样。不一会儿半斤面条一扫而光,还不够本,于是再来一碗,一斤面条下肚,才填饱饥肠,当时的那种幸福感恐怕要比现在孩子们吃顿肯德基的感觉强烈得多。

食堂里每天是单一的蔬菜,大白菜里常夹有青虫,我们还以为是虾米,仍然吃得津津有味。每月难得开一次荤,红烧肉一小碗八角钱,然而对于我们每月只有十五元的工资,也是不敢奢望的对象。后来司务长想出一招,可以打白条赊账(下月工资中扣),于是红烧肉被一抢而空。

每月我们按照场内规定按旬休息(一月三天),当时生产队还要打早工,因此必须第二天晚上回到场内,每次回城来到家中,都要好好补充营养,家是我们的“加油站”和“补养所”。记得有一次晚上我从农场回到家里,刚好母亲包汤圆,我一口气吃了十只,问母亲还有吗?母亲笑着说,我和你弟弟的晚饭全被你一人吃完了。每次回农场,我们必须带上两样食品,一斤萝卜干,一斤京江饣齐,萝卜干是早晚稀饭的佐菜,京江饣齐则是“备战备荒”的最好休闲食品。每天早上打早工,先吃半只,剩下的放在口袋里,肚子饿了再吃半只,当时饣齐子价格为每只三分钱,一两粮票,价廉物美,经济实惠,我们知青中常用它作为计量单位,我们工资每月15元,自嘲为“享受五百只饣齐子”的待遇。

农场为了“以短养长”,我们在山下种植蔬菜,每天担水浇园,施肥,采收,上市。在农场最艰苦的,便是雨季了,每当雨水连绵,道路泥泞,送往菜场的蔬菜就无法运输,只好人、马、牛车一起上,有时也只好肩挑人抬,走上十多里地,送到蔬菜收购站。

最快乐的则莫过于年终食堂大会餐,场内杀猪、捕鱼、大碗酒、大块肉,一醉方休。

在领导和职工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荒山变成了茶园,新房代替了茅屋,电灯代替了油灯,新建了制茶车间,手工茶,机制茶也源源不断销往市场……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知青被陆续调回城内,离开了八公洞茶场。茶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并入市林场,八十年代初并入南山风景区,更名“南山茶场”。

岁月如歌,青山依旧,转眼四十多年过去,想当年我们为了避开泥泞的道路,常常翻越南山,从马家坟的沙石路到林隐路回城,我们曾梦想,有朝一日将南山扒开一缺口,建一条大道,现在这一梦想早已变成现实,如今从南山马山坟山后一条大道直达八公洞。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也早成为南山风景区一大景点,花鸟市场又搬迁于此,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我也衷心祝愿南山茶场的“长寿茶”能更上一层楼,香飘千里,远近闻名。

八公洞茶场往事

发布时间:2014-03-09 08:42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文/图 高光然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