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李绅《忆过润州》浅析

发布时间:2014-02-24 08:2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唐诗人李绅,《旧唐书》称其“字公垂,润州无锡人。”《新唐书》载:“其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唐诗纪事》记一轶事:

乐天诗曰:“闷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迂辛,辛丘度也。丘度之子一日自云辛氏子来见绅曰:“小子每忆白二十二丈诗:闷劝畴昔酒,闲吟廿丈诗。”绅笑曰:“辛大有此狂儿,吾不敢存旧。”

今按:唐代诗人间喜用同一曾祖兄弟间的排行相称。辛丘度为老大,故称辛大(类高适诗《别董大》中的董大);白居易(字乐天)排行二十二,李绅排行二十,故有“廿(二十)丈”与“二十二丈”之称。

《唐诗纪事》还收录李绅《忆过润州》一诗:

元和二年(807),余以前进士为镇海军书奏从事。秋七月兵乱,余以不从书奏飞檄之诈,遭庶人李锜暴怒,腰领不殊者再三。后军平,尚书李公欲具事以闻,余以本乃誓节,非欲求荣,请罢所奏。

这段小序中的史实,两唐书《李绅传》《全唐文·李绅传》及相关碑铭均有记载。李绅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所以第二年即自称“前进士”。当时的李锜可不是庶人(谋反被擒斩首前要先夺去官爵贬为庶人,以示所斩并非朝廷命官)而是镇海军节度使(相当大军区司令员)。李绅在其手下任掌书记之职。李锜骄横跋扈,蓄意谋反,李绅屡谏不纳并遭羁押。在朝廷来使也被软禁之后,李锜命李绅草拟反叛檄文,李绅故意装出吓得发抖,多次书不成文后,换人为之。平乱后,与之合称“三俊”(另一人为元稹)的李德裕想将此事上奏朝廷,李绅认为自己所以那样做是为了保持名节,并非为了沽名钓誉。其诗云:

  昔年从宦干戈地,黄绶青春一鲁儒。

  弓犯控弦招武族,剑当抽匣问狂夫。

  帛书投笔封鱼腹,弦发冲冠捋虎须。

  谈笑谢金何所贵?不为偷买用兵符。

首联出句,回忆当年在李锜处做从事适逢其起兵叛乱,致使官场成了战场。

对句,言其时自己正年轻已掌印绥,但究其自身还只是一介儒生。《旧唐书》称其家世:本山东著姓。因其父历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因家无锡。

颔联出句“弓犯控弦”,指引发战事,“招武族”,《全唐诗》作“招武旅”。考《说文》释“旅”字为“军之五百人为一旅。”迄今人们还说“军旅生活”。“武旅”即军旅。

对句,说正义之剑亮出鞘直指叛徒的狂徒李锜。喻指朝廷平定叛乱。

颈联出句“帛书”,用《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之典故;“投笔”,用《后汉书》班超投笔从戎之典故;“鱼腹”,用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意。综合起来说自己以假惊悸而拒不草拟叛乱檄文之事。也等于传递了不畏邪恶的正义消息。

对句“玄发”即黑发。呼应首联中的“青春”同时也表现“初生牛犊不怕虎”并敢捋虎须的勇气与智慧。《唐诗纪事》一本“玄发”作“立发”,则正合怒发冲冠之形象。

尾联出句,似用杜甫诗“谈笑封侯”与鲁仲连辞谢平原君千金之赠的典故。表现高风亮节。

对句,似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亦表现救人于厄,轻生死,重义气的侠肝义胆。

李绅六岁失怙,母卢氏躬受之学,加之天资颖悟以致满腹经纶。令人们千古传诵的名篇《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明白的对话,朗朗上口,且发人警醒,使人过目不忘。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郭殿忱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