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南·铜鼓·“家家扣铜鼓”之谜

发布时间:2014-01-02 07: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诸葛铜鼓”“伏波骆越鼓”分别是金山、焦山的镇山之宝,是镇江的骄傲,但均为外地流入的捐品。本文讨论的是铜鼓的来历、作用、主要流行地区及镇江历史上仅记载一次且未能解释的“家家扣铜鼓”之谜。

前些时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上刊了一篇《释东西南北》的文章,从甲骨文中有关这四个字的材料找这些方向词的来历,颇益人神智。其中说“南”字甲骨文作,像挂着的钟镈之类的打击青铜乐器。我们从这字形象看似悬挂的铜鼓,而且知道钟、镈这两种乐器盛行于北方汉民族,而南方少数民族的此类乐器正是铜鼓,猜测“南”为铜鼓之象。

关于铜鼓的知识,查《辞源》作“古乐器名。《后汉书》二四《马援传》‘於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铜鼓,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舁行,以手拊之,声全似鞞鼓。’(骆越,古部族名,百越之一。本称骆。)”;《辞海》作“①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重器、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年代约自春秋中期至清末不等。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至一百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体形凝重,制作精致。鼓面有浮雕图案,中心为日光形,边缘或有蛙、龟、牛、马等立体装饰;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丰富多彩。原系统治权力的象征,用以号召部众进行战争,并作为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成为一般的娱乐乐器,今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等族还十分珍贵这种乐器,保存了很多优美的成品,有人附会为诸葛亮所创制,故亦名诸葛鼓。②县名,在江西省西北部,修水上游,邻接湖南省。县治永宁镇,清置铜鼓厅,1912年改铜鼓县。县城为秋收起义纪念地之一。”

镇江历史上没有南方少数民族迁入的记载,但在唐代诗人许浑《游维圌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诗末写道:“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原注:村有鲁肃庙)。”这就奇怪了,外地即使流入铜鼓,也不会有这么多。而且许浑另一处写到铜鼓的诗《送客南归有怀》中“瓦尊迎海客,铜鼓赛江神”清楚地点明为南方湖南的湘潭,诗人并未弄错,那么除了用夸张来解释外,这“家家扣铜鼓”成了个谜,希望通人有以教我。

最后写几句关于铜鼓作县名的趣话:江西有副用本省县名的对联云:“永修石城,万年万载;新建铜鼓,乐安乐平。”上联四县名,下联四县名,属对工整,语义圆通,可资谈助。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裴 伟 吴宗海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