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红六团换俘虏军装一枪不放智取遵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08:3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六团换上俘虏军装一枪不放智取遵义城

1935年1月5日夜,中央红军红六团在团溪镇宿营。这个镇离遵义只有几十里路。6日清早,天未亮,红六团起床了。这时,刘伯承总参谋长骑马连夜赶到红六团团部。他对红六团团长朱水秋、团政委王集成及全团指战员作了动员,说:“下一步打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的处境还是比较困难的,要求我们仗要打得好,还要伤亡少,又要节约子弹,这需要我们多用点智慧才行啊!”

担任前锋的是第一营。营长曾保堂、团参谋长唐振旁走在最前头,唐参谋长在团溪镇上找老百姓打听情况,找到了一位小伙子。他原在“侯家军”里当过兵,知道沿途情况。他说,离遵义30里路,有个山口,“九响团”就驻守在那里,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进遵义城。

怎么叫“九响团”呢?

原来这个团上上下下都有一支一梭九发的“九连珠”毛瑟枪。号称那山口鸟也飞不过去。“九响团”的团长叫侯之担,人称“侯家军”。

朱水秋团长和王集成政委率领红六团在当日夜晚,悄然包围了“九响团”,三下五除二,“九响团”就被红军解除了武装。除打死的外,200多名俘虏畏缩在寒风细雨之中。接着,第一营换上了“侯家军”的军装,带着几个愿意参加红军的俘虏,准备诈取遵义城门。怎样“诈”?在这节骨眼上,刘伯承又冒雨赶到了,再一次对一营作了战前动员,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他说:“遵义城里有敌人一个师,听说红军过了乌江,军心动摇。你们一个营先进城打敌人一个师,力量悬殊太大。但敌人是惊弓之鸟,一轰就跑。你们要有胜利的信心。同时要多用脑筋,多用智慧……”

天黑,又下着雨,一营马不停蹄,直奔遵义城门。

俘虏用贵州话喊开门。

城门上的哨兵问话:“哪一部分的?”

“九响团的。”被俘的“九响团”营长按照曾保堂的吩咐答道。

“‘九响团’不去守山口,跑这干什么来了?”

“红军打过来啦!”

“红军?红军不是还在乌江吗?”

城门上的那个哨兵叫来马排长,马排长用手电筒往下一照,见一群被雨水浇湿的穿“九响团”服装、挎“九连珠”的士兵。马排长盘问了一通,那位被俘的营长答得滴水不漏。于是,马排长下令开城门。

1935年1月7日凌晨,城门开了,红军一拥而入。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红军进取了遵义城。

老百姓看着身着侯家军服装的队伍一个个面黄肌瘦,就怀疑他们不是侯家军。当得知真情后,老百姓说:“我看你们就不是侯家军,侯家军一个个都胖胖的!”并说:“我们非常欢迎你们来打倒侯家军,打倒王家烈。”

毛主席得知红六团智取遵义城,非常高兴。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占领比较大的中等城市。

文章摘自《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张耀祠回忆录》

 

来源:新浪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