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那碗米饮汤

发布时间:2013-11-30 08:0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世纪70年代初深冬的一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气温降到了零下七八度。由于天气特殊,加上冬天黑得早,下午四点学校就放学了。我与其他同学一道,赤着脚,冒着风雪,从六里外的丰乐中学一跐一滑地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家。此时天色已晚,妈妈已经煮好了晚饭——一锅薄米粥。看到我冻得浑身哆嗦,手脚通红,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从汤罐里打了半盆温水给我洗脚,然后又习惯地从锅里盛上一碗米饮汤端给我喝,同时将我的脚放到她怀里焐。

那年,我才十三岁。

“米饮汤”是家乡的叫法,外地人恐怕不知。什么是米饮汤?其实,就是煮大米粥时上面的那层米汤。米饮汤白白的,没有牛奶那样白,但比现在的牛奶要好喝得多,也不存在质量问题。那时农村人家煮粥一般掌握大人每人一两五钱米,小孩每人一两,人多用“尺八锅”(锅子的型号,尺八是家庭用最大的,一般人口多的才用)煮,人少就用“尺六”“尺三”锅煮。因为当年粮食不够吃,不管家庭人口多少,煮一锅粥不会放多少米,粥烧透了,锅盖一揭映照人脸,那映照人脸的上面的薄汤就是米饮汤。所以,盛粥时一般都是由父母掌勺,如果谁“偷偷”从锅底慢慢往上舀厚的,那其他人只能喝“饮汤”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作物生长所用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泥渣、人畜粪、草木灰等,作物长得很沉实,煮的饭很香,煮的粥很稠,盛到碗里过一会儿碗面上就会结一层膜,所以长辈们都说米饮汤像“羊油”一样地补人。

当时,村子里只有小学,没有初中班,因此村上有人家子女要读初中须到离家六七华里的韩家窑丰乐中学去。学校没有寄宿生,所有学生一律走读,春夏秋冬都如此。那时,农村还很少有自行车,不管什么天气都得靠双脚早出晚归。

到外地上学后,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学校代伙,自己带米,煮多少饭大家用秤称,以米的数量折算饭的总量。中饭菜就是两种:一是自己从家里带的咸菜,用大口的瓶子装好,吃完了再拿;二是冲“神仙汤”:将酱油倒进大碗里,再放点葱花或大蒜花,有“条件”的就加上几滴香油,开水一冲,直接喝也好,泡饭也好,当时觉得美味极了。

不知什么原因,那时家乡的冬天好像比现在要冷得多,后来长大了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吃不饱、穿不暖。那年头最怕的是进入冬季,不是刮西北风就是下雨下雪,乡村道路、绿色田野,往往一夜之间不是变得泥泞不堪,就是变得银装素裹。

积雪遇到阳光,从草屋面上慢慢融化,流向屋檐口,经过冷风又很快形成一条条长长的冻冻丁(冰凌)。小孩子用冻得通红的小手设法将其从屋檐下摘下来,放在嘴里嚼,嘎吱嘎吱,挺脆,这冷天吃冰凌,他们是那么的开心。

霜前冷,雪后寒。几天西北风刮过,大大小小的河流都冻得严严实实,农民到水码头淘米、拎水,总要带一把钉耙将码头周边的冰打几个洞;夏天碧绿的路边小草此时也早已变得枯黄,个个都不肯伸出头来,经过寒风雨雪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一个个变得不再温柔,似刚从油锅里炸出的馓子,经风一吹,变得那样脆弱。

我还清楚地记得,从在村里上小学到外出读初中,每天都要背着妈妈用碎布缝成的小书包。那只书包不大,里面也没有几本书,小学就是语文、算术,到了初中增加了英语等,背在身上也不重。那只小书包端口是用两根筷子穿在留置的布孔里面的,顶头用棉线缝合,以撑起本就无力的那一片一片连成的碎布,再扣上两根布带子。上学放学我背在身上,还时不时地抚摸着,生怕掉了,碎布缝成的书包背在满身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上,倒也充满了朝气,像个中学生的样子。

家乡土壤百分之七八十属中壤到重壤土,部分黏土,下雨天走起来泥土缠脚,即便有人能穿着套鞋(雨鞋),有时不小心一脚跨出去鞋子就粘在了泥土上,人已经踩到了前面烂泥上。在这种天气下,人们往往都是脱去鞋子光着脚板走,这样走虽轻松些,但只要遇到冬天的雨雪天,是什么滋味只有赤脚走路的人才有切身体会。

如今六七里路算得了什么?不用说开汽车,就是骑电动车哪怕就是步行也不会花费多长时间——路好走了,有雨具,有暖和舒服的鞋子。然而,当年这六七华里的路,走得何等艰辛。

那个年代,家乡没有水泥桥,更没有水泥路、柏油路,都是自然形成或人工筑成的烂泥路,村与村之间、公社与公社之间都是这样,晴好天气走六七里路一般需要个把小时,遇到雨雪天就说不清楚了。我从家到丰乐中学,必须经过几座用树棒或木板搭起的晃晃悠悠的小桥,还要从一个渡口过河,由于渡口上下处都是烂泥路,稍不注意会滑跌下去,甚至掉进冰冷的河水里。一年四季,在路上跌倒的,从桥上、渡口掉进河里的事经常会发生,有的人一年甚至会遇上几次。

上中学的年代是从少年走进青年的年代,也是接受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特殊年代,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有对父母所给予的爱在心底的深深感激。

两年半的初中(1974年延长一学期),遇到了多少个寒冷天气,冬天雨雪天多少次赤脚上学已记不清了,但有一点今生永远忘不了:冬天从学校放学回家,妈妈总是要盛上一碗米饮汤给我御寒,那米饮汤喝下去后浑身暖暖的,至今都暖在我的心里。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刘金祥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