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中华路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3-09-09 08:5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江城西的中华路,现在是建筑机械整日机声隆隆,繁忙的人影、车影来往不断。是的,中华路正面临凤凰涅槃。从前的中华路又是怎样的面貌,中华路的考古发掘已告诉了你大概的面貌:这里曾经是镇江的门户、大门口,时代给了它一次次变迁。

中华路已经有七十多个春秋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这条马路曾经是大运河的一部分,运河在过现在的电力路后曾水分二路:一路向北,穿石浮桥(现今京口闸),过小闸口入江;另一路则沿现今中华路过大闸口入江。这河段当初是运河航运的主要入江水道,樯桅林立,百舸争流,各行各业商贾云集于此。曾与西门外大街构成镇江城最著名的繁荣地区之一。大闸口、鱼巷、狮子街、老新街、柴炭巷等码头,是船只到西门外大街商业区的必经之地。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因大闸口地势较小闸口高,冬季枯水时会影响船只过闸,加之镇江城墙残破影响交通和市容,1932年,民国政府迁省会于镇江后,决定拆城墙填河,开拓马路,取名“中华路”。

这拆城填河工程由当时的建筑商——胡盛记营造厂“承包”,“胡盛记”也因此成了全市最大的营造厂。“胡盛记”原址在现在双井路宋官营巷口,后来公私合营成立了镇江水泥制品厂。修筑马路时,“胡盛记”在中华路的下水道工程上可谓花了大力气,整个下水道全是用旧城墙砖砌成的,拱高、宽度都达到1.2米左右。是当时全市最大最好的下水道工程。祖居中华路的不少耄耋老人,少年时都曾结伴玩耍于其中。由于下水道宽敞牢固,通水状况良好,一直没有让市政部门过多烦神。

中华路开通后,其北段与航运还保持着一定的关系,所开设的店面只供应船员工具,绳索篷帆、木滑轮、油石灰,造船修船必备的桐油、丝麻,其仓库、批发点连绵数百米。包罗了大闸口、姚一湾等街道小巷。较为有影响的有福兴、正大、裕泰祥、顺泰祥等油麻商号。马路最北端则因受江边码头的影响,大小客栈,一家连一家,“铭利客栈”、“新旅社”,以及后来的“交通旅社”等,均为其中较大的店家。

中华路建成后,几十年来都是城西地区副食品和蔬菜供应的基地,城西以及苏北到镇江的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狮子街口的宝安菜场是中心;马路两边大小鱼行、鲜货行鳞次栉比,“周文泰”号、“赵祥兴”号是其中的佼佼者;鸡鸭行以马氏、史氏老板为最大;以“杨大昌”小刀面为主的各类饮食摊点和杜氏、龚氏的秤杆店等,也是整日顾客盈门。

后来,宝安菜场遭了火灾,卖菜的商贩们逐渐东移,沿路不断,直至解放后方才在东段路北,原财神楼地址上盖起了今天的“中华路菜市场”。

副食品市场的鼎盛时期,当数京口闸建成之后。中华路东段北面的马路原是浮桥巷扩建而成的,京口闸农贸、果品市场在此建成,江南江北的鱼虾蔬菜,各地的苹果、嫩梨、甜枣都云集到了中华路东段。

京口闸,是当年镇江的农贸产品交易市场,什么吃的东西都可以买到,而且价格可谓是全市最低价。一直到前几年都是这样,人们去京口闸采购已成了生活中常有的事。尤其是家中有喜庆大事时,到京口闸采购可以得到不少的实惠。

说到中华路的文化教育,当年杨家祠堂改建的私立武肃小学,铁木行业集资的私立达仁小学,数十年前就书声琅琅,可以说不少曾祖爷和重孙辈都是先后从这两所学校走出的校友。

因城西区的改造建设,中华路从前几年就开始了拆迁旧屋营造新房,山巷广场的开辟是初现规模,目前已从拆迁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中华路会呈现人们面前。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任德发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