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镇江风味食品琐录

发布时间:2013-09-07 07:44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江是历史文化名城,谈其风味食品也是古韵悠长、遐迩闻名,就所读前人笔记小说中的有关记述,现琐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南宋镇江的名酒

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是一部记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有关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文化娱乐等情况的笔记,此笔记“卷六·诸色酒名” ,记述了都城临安酒楼和商场供应的各地名酒有五十四种,其中镇江酿造的名酒有四种:“第一江山、北府兵厨、浮玉春、锦波春,夹注:并镇江。”我很欣赏南宋镇江佳酿的酒名,既有镇江地方色彩,又有唐诗宋词韵味。

丹阳还有佳酿“新丰酒”,见于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新丰酒法》,文中援引“昔人《丹阳道中》诗云:乍造新丰酒,犹闻旧酒香,抱琴沽一醉,尽日卧斜阳。正是地也。”此诗生动风趣,说明了“新丰酒”的产地。

明代镇江的食单

明代后期的小说《金瓶梅》,鲁迅先生把它作为明代“人情小说”的代表。继之而起,明清易代之际的丁耀亢写了小说《续金瓶梅》,小说第27回记述了两份镇江“食单”:

金山寺方丈室的“食单”:“一盏泡的松茶,随后便是小菜十香豆豉,斟上三白泉酒,入口异香扑鼻。”

金山山脚酒楼的“食单”:“一盘新出水的白鱼,一盘炖的香薷和水晶猪蹄,一盘豆豉炒的面筋,一盘红糟蒸的带鳞鲥鱼,一盘镇江烧鳖(甲鱼),两大盘糖酥水晶角(饺子),杂汤无非是新笋蛤蜊海粉蛋膏肉丸,又有桃仁瓜子红白精美,其实可爱。”

这两份“食单”别有风味,耐人咀嚼,可谓是研究明代镇江饮食文化颇有价值的资料。

清代镇江的“三怪”

《中国歌谣集成·江苏卷》内载镇江一首民谣:“镇江有‘三怪’,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面锅里煮锅盖”,时下称之“锅盖面”,昔日称之“火面”。这三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风味食品,清代文人笔记中均有记述。

镇江醋,见于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镇江醋颜色虽佳, 味不甚酸。”此说,经知名学者陈从周先生审校的注释:“这里说镇江醋不够酸,是以酸度而言,然而,镇江醋不以酸度为主,它是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著名。”《随园食单》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可见二百二十年前的镇江即有“香醋”。

镇江干拌面,见于清代镇江人周伯义的《扬州梦》:“吾郡(镇江)人惜费,早坐教场茶馆,数十钱,使堂管买上好酱醋麻油至面馆下‘干拌’,称言‘爱洁’。”“干拌”即“火面”的一种下法,不带汤的面条俗称“干拌”,由于面条软硬适中,入口味爽,称言“爱法”。《扬州梦》写于咸丰年间(1851-1861年),可见150年前的镇江即有“干拌面”。

镇江肴肉,见于近人徐珂采录清代文人笔记编撰成的《清稗类钞》:“镇江人之啜茶也,必佐以肴。肴,即馔也。凡馔,皆可曰肴,而此假之以为专名。肴以猪豚为之,先数日,渍以盐、硝,使其味略咸,色白如水晶,切之成块,于饮茗时佐之,甚可口,不觉其有脂肪也。”文中“啜茶”,即镇江民间生活习俗上茶坊,吃早茶,早点一般有肴肉、汤包、白汤面。可见“肴肉不当菜”一说,早在清代就有本有据。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陈 静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