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辛弃疾 岳珂镇江忘年交

发布时间:2013-09-03 08:59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固佳作永世传

——记辛弃疾岳珂镇江忘年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祝英台近·北固亭”

南宋·岳珂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

  月下鸣榔,风急怒涛 。

  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

  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

  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爱国词人辛弃疾与民族英雄岳飞之孙岳珂,二人在镇江结成忘年之交的故事,耐人寻味,值得认真一记。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已经67岁高龄的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一次,他在公事之余请朋友品酒赏词。自己先在宴会上吟读了早年填写的《贺新郎》中的警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接着又命歌伎唱他的新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亲自击节助兴。歌罢,他征求在座每个人的意见,要求“摘其疵”。来客碍于情面,只是客套一番。当时岳飞之孙岳珂也在被请之列。他只有22岁,比辛弃疾小了四十多岁。但是,岳珂凭着年少气盛,昂然站出来大声说:“我乃一介童子,懂得不多,不敢多说。但是,当年范仲淹曾悬赏千金,求人修改一字;如果辛公也有此心,我愿啰唆几句。”辛弃疾见岳珂发言要提意见,大喜,立即与其促膝而谈,催促“毕其说”。

经辛弃疾这么一鼓励,岳珂便放胆直言:“您的旧作气势宏伟,可谓雄视当今,只是头尾两部分的警句有些雷同;新作用典太多,恐后世不易理解!”(“前篇豪视一世,独首尾两腔,警语差相似。新作微觉用事多耳。”)

听到这里,辛弃疾喜不自胜,竟给岳珂斟酒道谢,并向着满座客人笑道:“后生可畏!岳小哥真是一矢中的,切中老夫作词的大毛病啊!”(“夫君寔中予痼。”)辛弃疾在会后闭门苦思,为修改词作反复推敲了几个月。从此,辛弃疾对岳珂更是“益加厚”,还表示要向朝廷推荐岳珂。(事见岳珂《桯史·卷第三·稼轩论词》)

年轻的岳珂,以自己的超群之才,在京口与所景仰的前辈辛弃疾结成了纯洁的友谊,并密切交往,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坛的一段佳话,也是南宋文学史上的一个亮点,更应算作镇江历史上一件十分珍贵又非常可喜的事。

辛岳二人所以能够结成忘年之交,除说明辛弃疾具有虚怀若谷的学者素养外,更因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二人都有任职镇江的经历

岳珂(1183年—1243年?),字肃之,号亦斋,晚年又自号倦翁;岳霖之第三子,岳飞之孙。他成年入仕之后,先于南宋嘉泰末年(1204年)就任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以后又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等任,直到嘉定十年(1217年)10月,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之前,他都主要生活在镇江。后来,他又有过多次来到镇江的机会。如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 ,岳珂将搜集到的与其祖父岳飞相关的一些文件以及时人记述,汇编成书,定名为《鄂国金陀续编》,在镇江府刻印发行;直至绍定六年(1233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岳珂还有机会在京口张灯。可见,岳珂长期生活在镇江,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镇江”,对当时的镇江十分熟悉。

就在岳珂任职于镇江这段时间,1205年,辛弃疾(1140-1207)也从绍兴来到镇江,出任镇江知府。尽管岳珂属淮东总领部下,与辛弃疾两人官职分属不同系统;而且一个所任官职承务郎为九品官,另一位任五品官位的知府,级别之差又十分悬殊,但毕竟二人都是南宋命官,加之岳珂又对镇江十分熟悉的特点,一个广交词友,礼贤下士,一个景仰名家,尊崇长辈,二人相见的机会当是随时可有的。这就是他们二人之间结成忘年交的天然条件了。

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生力主抗金。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比的爱国热忱。

岳飞和辛弃疾,两人都是宋朝爱国名将,一个从武,身负杀敌制胜的精忠神勇;一个从文,胸怀治国安邦的雄韬大略。两人因为年龄关系不可能相见,但辛弃疾同情爱国名将岳飞的遭际,却是顺理成章的。岳珂是岳飞之孙,受到辛弃疾的爱护更是毋庸置疑之事。正如岳珂所说:“稼轩偶读余通名启而喜,又颇阶父兄旧,特与其洁。”(见《桯史》)。再说,岳珂因仰慕长辈,早就是辛弃疾的座上客。这就是二人结为忘年交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了。

当时,镇江正处于抗金前线。两位都是爱国志士,在镇江必然更加容易对当时国势的一蹶不振耿耿于胸。镇江早就拥有那么一座名楼北固亭,登上这座名楼,遥望江山,见长江滚滚,而国土破碎,便深感痛心,忧国忧民,这也是胸怀抗金之志者的一种自然的感受。恰好二人又都喜欢登山远眺,在忧悒中登楼向北眺望,悲叹自己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眼下却苦无用武之地,以至于伤今怀古,感慨万千,也就必然在二人之间产生许多共同语言。这种语言便成了辛岳二人结成忘年之交的火花,以至二人一时相遇,便情同旧友。

二人都有共同的词作爱好

辛弃疾一生填词600多首,词作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他不仅爱好词的创作,在公事之余,还喜爱与朋友论词。岳珂与辛弃疾一样,都在任职镇江那段时间和来往于斯的许多文人墨客交往。特别是,他们二人都与刘过等当时的词作名家以及黄机、王迈等少年才俊过从甚密,各各博洽虚心,对对方的文采互相欣赞,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相互酬唱,互相之间渐渐结下了深厚的私交。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于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他还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作一阕,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词句一时为万人传诵。他的词作,抒写了自己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也作了有力地揭露和批判。

因是志趣相投,作为辛弃疾的晚辈,同时也是辛派词人之一的岳珂,对辛的词学言论早已十分关注,并且自己也曾在北固山上留下过传世的佳作。如《祝英台近》两首,均为记镇江之事。其一是《登多景楼》,写登楼北望的感慨:“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另一即《祝英台近·北固亭》:“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 。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全词写得沉郁而悲壮,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词中的风声、涛声、鸣榔声、更鼓声,构成了一部雄浑的交响曲,抒发了与辛词同样强烈的战斗情怀。

透过忘年交辛岳二人的词作,人们不难从文学韵味中清楚地触摸到他俩之间情谊的真挚!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沈伯素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