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醉翁谈录》中的七夕节

发布时间:2013-08-15 08:2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月下穿针

《醉翁谈录》,宋代笔记,宋金盈之著,记唐代遗事、宋人诗文和宋代京城风俗等。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俗称七夕节,也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相传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穿针乞巧,同时摆上瓜果贡品,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醉翁谈录》中记录了宋代过七夕的场景和习俗,体现了宋代民间乞巧游艺活动的丰富多彩和非凡盛况。《醉翁谈录·七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七夕,潘楼前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嘉祐中,有以私忿易乞巧市乘马行者,开封尹得其人,窜之远方。自后再就潘楼。其次丽景、保康诸门及睦亲门外,亦有乞巧市,然终不及潘楼之繁盛也。夫乞巧楼多以彩帛为之。其夜,妇女以七孔针于月下穿之,其实此针不可用也。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声喧嚷,热闹非凡,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到深夜人群才散去。除了最繁华的潘楼,其次丽景、保康诸门及睦亲门外也有乞巧市。七夕这天,王公贵族结彩楼于庭,称之为“乞巧楼”,楼上摆放着“摩喝罗”(当时民间艺人捏的一种泥人,因做得很精巧也称之为“巧儿”),花果酒肴,笔砚,针线等。妇女望月穿针乞巧,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醉翁谈录》中有还关于摩喝罗的记载:

京师是日多搏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渭之摩喝罗,大小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

“摩喝罗”之得名,很可能与佛教中的天龙“摩喝罗伽”有渊源关系。唐代佛教造像中的“化生”,也由此而来,但详细已难以考证。到宋代,演变为小儿形土偶之别称。宋时风俗,每年七夕,多以此种玩偶用为妇人宜子之祥瑞象征。说明北宋时,京城开封盛行此种风习。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李 敏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