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文化·教育·体育·娱乐

繁体字的退出不代表“华夏文明已死”

发布时间:2013-07-18 08:38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近日发微博称,繁体字过半人看不懂,华夏文明在内地已死。(7月15日中国新闻网)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支持繁体字者,强调传承性,认为繁体字从清末顺延而来,系汉字正体,具有文字美学;力挺简体字者,强调实用性,认为简体字便于书写,易于普及和使用,体现了文化创造性。孰是孰非,至今未有定论。

君子可以和而不同,文化常有不同流派,不必轻言优劣生死。正如网友所言,篆文绝大多数人看不懂,华夏文明没死;金文、甲骨几乎没几个懂,华夏文明不也好好的么?黄秋生先生仅以国人不大认识繁体字,就妄断华夏文明已死,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华夏文明传承数千年,早已融入国人的血液和灵魂,在中国内地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基础,断不至于吹弹即破,“突然猝死”。不过,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黄先生的感叹虽有失偏颇,但作为一家之言也并非毫无参考价值。

过去,我们曾经因为历史的原因,使民族文化受到不小的创伤;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还不够。一些地方的推土机连夜拆除古建筑、损坏文物;一些民间艺术几尽绝迹;不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同;总体来看,民众对古代政治、文化的认识太过笼统……这些问题近年来常遭诟病,而台湾在这些方面的确做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说文字的繁简之争不值得浪费口舌,那么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却亟需严肃对待。西风东渐的潮流下,我们可以学外语、上外校、过洋节,但也不能淡化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一些学者的建议是值得重视的。比如,增强语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比如倡导国学教育;比如加强文物保护;比如以顶层设计护佑文化文明等等。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民心。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众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们绝不能只看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理当被摆在显性的位置——时下,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彼国之汉语热、汉字热、汉学热正酣,而我本国之国民岂能视之如草芥、如鸡肋、如敝履?

  文/司荟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