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农民工擦地的公共精神与形象救赎

发布时间:2012-12-12 07:1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上海地铁2号线列车将进陆家嘴站时,一位独自乘车的四十岁左右的农民工师傅晕车呕吐。一位热心乘客给了这位师傅一包纸巾,让他擦嘴。接下来的一幕让人感动而且心酸:师傅没有擦嘴,而是先擦掉了地上的呕吐物。此事经微博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感动了许多人。

(《东方早报》)

不论是在偏远的村庄或是富裕的城市,人们都一致赞同个体言行确定其社会评价的重要功能。作为一个制度化和公共化的社会互动平台,地铁也是探究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温度有价值的窗口。换言之,地铁不仅是出行工具也是社会空间,也是一个“流动的道德考场”;每一个乘客的故事,都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准的一杆标尺。

农民工在公共空间的命运,某种程度上也是劳动者是否拥有足够尊严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嫌弃农民工背包大将其撵下也好,厌恶农民工汗味重将其驱赶也罢,在过往的叙事中,农民工通常被动地成为“主角”。现如今,农民工却不时“反客为主”,具体而微的言行,感同身受的情境,让人唏嘘感叹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社会反思。

不论是裤子上沾满泥浆的农民工自觉坐在公交车内的台阶上,还是晕车的农民工主动擦掉了地铁车厢内的呕吐物,这一切,不仅是孟子所谓的人皆有之的“善恶之心”,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社会关系和共同情感为核心的共同体理念,正以方兴未艾的姿态塑造着人们的公共生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民工为了更好地生活来到城市。在城市里,人们究竟是互不相关的陌生人,还是利益相关、关系相互、命运相伴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古人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好,现代人言说的“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也罢,都生动地说明了城市也是一个共同体。

在地铁车厢里,因晕车引发的呕吐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这一次,却因为“农民工”的身份标签和俯身擦地的行为反差,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里,农民工素质低下,缺乏社会教化;殊不知,“农民工擦地”用最生动最直接的方式,给了所有的固化思维一个有力的回击。

一个旨在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老百姓的公共生活图景,理应被描绘得更加美好。在一些人道德焦虑的今天,朴实无华的农民工,给每一个观众上了一堂“无声的教育课”。从这个角度上讲,“农民工擦地”既是公共精神的彰显,也是农民工形象的又一次“救赎”。

  杨朝清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