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整容求职”缘何而兴?

发布时间:2012-12-04 07:4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大学毕业生小美(化名)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增加竞争力,四处借钱到医院做整形手术。昨天,记者从武警医院获悉,到毕业求职的季节,前来做美容整形的大学生呈现增多的趋势,同比增长了10%左右。(11月27日《新快报》)

找不到职业,先在脸上拉一刀。其实,新闻中小美的例子并非个案,为了求职,“豁出去”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每年的寒暑假和找工作的毕业季,更是学生整容的高峰期。

不可否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认为整容、“变脸”之后就可以扫除一切求职障碍,无异于刻舟求剑。 当很多人都能通过几千至几万元的手术,从东施变成西施的时候;当用人单位发现帅哥美女只是“花瓶”,不具备工作能力的时候;当年华老去,更多“画皮美人”前赴后继的时候,容貌因素在求职中的价值自然会下降。我们都知道:美貌只是一瞬。

诚然,大学生为了就业,盲目选择“捷径”,是一种认知的误区。但是,在整容求职的“美丽”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无奈事实?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似乎越来越突出。有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大学毕业生中,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占当年毕业生总数9.3%。今年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之大显而易见。然而,就是在这种就业难的背景下,总有些莫名的条条框框横亘在大学生的面前,阻碍着他们的求职之路。“以貌取人”的相貌歧视,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主流的价值观不提倡“以貌取人”,但在现实中,特别是近些年,人们总会有意和无意地在“以貌取人”或者“以貌被取”。俊男美女不仅在情场上春风得意,在职场上也更是顺风顺水。在反就业歧视斗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乙肝歧视、性别歧视等都有了明文禁令,而相貌歧视,作为人的视觉的主观喜恶感,和潜在心理作用,却无法可依。毕竟,“丑女无敌”终究只是一场肥皂剧。

其实随着多年的大学扩招,大学生毕业生已成“供大于求”的商品,社会上就业录用人才的观念也逐渐产生了“病变”。即使职位本身并不需要容貌上的要求,但由于用人单位挑选余地较大,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就倾向于外表更出众的求职者,这其实是求职市场供需失衡的一种表现。为了工作大计,不少学子下定决心,不怕痛苦,进行一场容貌革命,希图以“容貌改变命运”。

因此,面对“整容求职”的观念误区,人们不应过多指责学生整容就业的过错,而应看到就业市场给他们带去的更多是无奈应对。“外貌协会”也罢,“以貌取人”也罢,只能说明我们的就业市场需要用法律去规范,而不能以人为和主观主导,这样只能让更多的求职者不仅是肉体上受折磨,而且是精神上受摧残。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老问题,现在更加突出,而且背后呈现出某种社会板结现象的端倪,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活力,对于这个新特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乐 怡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