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靠什么阻遏遍地开花的“山寨古城”

发布时间:2012-11-22 07:0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的初步统计显示,中国正有不少于三十个城市已经、正在或谋划加入这一古城重建风潮。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赵中枢分析指出,在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偏远的西部地区少有这种现象,但在中部,经济上有一定潜力仍想大发展的地区,古城重建正扎堆出现。专家指出,古城重建的动机很少是为了文物保护,大部分是为了搞旅游、搞地产开发,而项目本身没有经过科学分析、风险评估,可能造成大量投资坏账,“政府立项,老百姓埋单,直到一代代把债还清。”(11月17日《法制日报》)

 千城一面,处处充斥着雷同、丑陋、不实用的宏大建筑,这是最近几十年特别是十多年急剧城市化带来的结果。当然,城市化造成城市(建筑)面貌趋同,不惟体现在中国,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曾或正在经历这个阶段;但我国各地各类城市的趋同化速度最快,排除必要的城市功能扩展、民生需求带来的改扩建因素,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政绩盲动显露十分突出。

 正是因为此,不少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乃至改革开放之初、1990年代还保留者部分古代建筑和大量晚清民国建筑的,一旦迎来了所谓的快速发展机遇,就一股脑儿将这些古代、晚清民国建筑拆除,美其名曰为腾出城市发展空间。被“腾”出的空间,终于如愿以偿建起了跟国际都市、国内大城市“接轨”的华丽建筑,如前述,城市的特色也就此泯灭。

 很具讽刺意味的是,因相对完好保存古建筑以及部分近代建筑,国内一些城市获评“历史文化名城”,也带来了显著的旅游产值——这让那些“动手较快”、把古建筑和近代建筑拆得更“干净”的城市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拆旧”城市无法将瓦砾堆复原成古建筑和近代建筑,就动了山寨的念头,造出一个或一片古城。

 更让人愤怒的是,有些“拆旧”城市的主政者在意识到古建筑、近代建筑的文化意义和产业价值时,“拆旧”还在进行中,还有没来得及拆光的古城残存,但他们还是出于对宏大规模建筑学的膜拜,还考虑到顺带发展地产项目,因而一边(继续)“拆旧”,一边重资“仿古”。

 专家指出,正在进行中的古城重建风潮,不少城市并未进行风险评估。这种批评当然是对的,但反过来说,这些城市履行风险评估和科学论证程序,其实是不难的,顶多花一点钱、费一点时间、给一些专家提供出场走穴的机会,不可能真正阻止或制约“拆旧”、“仿古”冲动。在笔者看来,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网民都应从此类项目很可能带来的投资坏账风险出发,持续向国家主管部委发出呼声,要求严控此类项目的审批、融资,严厉审查地方主管官员责任;在此基础上再讨论“拆旧”、“仿古”违背国家文物保护等相关法律、政策的责任追究。

 之所以说“拆旧”、“仿古”蕴涵高风险,其实最主要的一点理由还是,相关城市的决策者将民众(消费者、游客)当成了不懂行情、不会收集了解信息、不会对假古城感到恶心和排斥的傻瓜。再加上最近两年来黄金周长假期间,国内已有的知名景区带给游客们的极差旅游体验,可以说,那些明白无误的山寨古城建成之日,就是被游客漠视、网民嘲笑的亏本经营之时的开端。

来源:红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