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体坛打假不能仅靠事后制裁

发布时间:2012-11-20 08:4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背景: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日前在江苏省句容市结束。在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的检测中,41人骨龄检查结果与身份证年龄不符,最多的大出4岁。组委会取消了6名运动员的比赛资格,将查出问题的10支球队另行编组比赛。

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多年屡禁不止的年龄造假仍在继续,有球员已是第二次造假,当属“重罪”。尽管国家体育总局打击造假的行动更加严厉,但魔高还是道高不会只是一时之争。

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负责人说,不正之风破坏了公平竞争,对守规矩的大多数球员是严重伤害。中心绝不袒护任何造假者,刹歪风要形成威慑。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打假措施,诸如被查出作假将不许出国参加国际比赛,与公安和教育部门联手调查涉嫌作假者的真实年龄,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等,打假还是有成效的。一方面,有家长提出孩子跟年龄大很多的对手比赛,实属不公;但另一方面,造假败露,常有托熟人说情之类的“捞救”发生。

运动员年龄造假并不新鲜,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人置若罔闻,顶风作假。项目各异,以小充大者有之,以大打小者亦有之。究竟是什么动力使他们如此胆大妄为,甚至有不作假就吃亏之怪论?

执意铤而走险的不是孩子,而是身边的大人。追求成绩和锦标是竞技体育应有之义,但并非比赛的全部意义,更不能违背体育道德。此事说来简单,当锦标与利益挂钩,好成绩意味着一方领导的政绩、相关人员的实惠以及球员个人的“前途”,诱惑之下也有“勇夫”。只要有利可图,总有人造假;仅靠事后制裁,按下葫芦,还会浮起瓢。

体育不仅于身体健康有益,也对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大有益处。造假为全社会深恶痛绝,为体育精神所不容。法纪与教育结合,利益与锦标脱钩,二者都还不到位。

 (王庆生 吴启刚)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