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为何不建“农民工子弟学校”

发布时间:2012-11-19 07:05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1月12日,党的十八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接受采访时说,湖南不建“农民工子弟学校”,生源按居住地就近入学,“和城里孩子一样”。

“公平”二字,反复出现在十八大报告里,强调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从民间声音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再三强调以及党代会的承诺,已成为整个社会最为急切的期盼。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是最重要、最直观的民生,通过教育促进社会公平,已经是一种趋势。十八大期间,教育公平是党代会代表们最热议、民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名校侵占了大量教育资源”、“有的农村孩子要走几个小时才能上学”、“农民工子弟学校宛如都市中的孤岛”……这些问题,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现实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间的差距。

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之中,“规则公平”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的保障手段,离开了规则,公平就无从谈起。湖南不建“农民工子弟学校”,生源按居住地就近入学,“和城里孩子一样”。这样的战略决策,在规则上体现了“公平”二字。

应该承认,“农民工子弟学校”,在短时间内,在特定的区域里,确实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读书的燃眉之急。但是,这可以是应急之举,绝不能成为教育发展方向。与正规学校相比,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不仅在校名上贴着一块不公平的标签,而且基本不具备相关资质和实力,从起点就不公平。这里面有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有户籍壁垒难以短期消除的问题,也有配套的社会管理体系滞后的问题。而这一切问题在规则上的尽快解决,都比“农民工子弟学校”无奈的坚守更紧迫也更关键。

事实上,只要真正以“规则公平”来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就读问题,即便在现有条件下也能得到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不是一条必须选择的缓冲之路。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我省已经采取了以合格促均衡的思路,加大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将其建设成硬件和师资都统一达标的合格学校。根据规划,在2015年前,我省将投资百亿元,重点建设1万所合格学校。具体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这里中小学三分之一的学位是留给他们的。在全省,每年有几十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要入学,全部都是就近入学,公办学校为主。

不仅是小学和初中,湖南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在城市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高考,当户籍和学籍发生冲突时,以学籍管理为主。”在兼顾可持续发展与满足现实需求之间寻找动态平衡,靠制度、规则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不会很遥远。

(禹振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