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华山伤人案一团乱麻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2-10-10 08:50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山游客董立文及妻子被捅伤一案,在警方宣布两名犯罪嫌疑人归案后,真相依然暧昧混沌。伤者董先生及多位目击者称,当时参与打人者有十来人,其中有穿制服的,加之警方所说的凶手系两名倒票农民未经被伤旅客辨认,也引发诸多猜疑。(据《北京晨报》)

随着媒体的持续发掘,及在场游客、公安等各方的陆续发声,事件的本来面目有渐趋清晰的迹象。然,令人疑惑的地方也在此,众目睽睽之下旅客要求退票被捅伤,并非复杂难解的疑难案件,如今弄得波谲云诡,跟相关部门在应对举措上的失当有莫大关系。

危急情况下,迅速“破案”的确有利于安抚民心,平息流言,对可能因“负面事件”而形象受损的当地政府,也不失为“力挽狂澜”之举。但是,当公权部门职责所在的“查明真相,追惩凶手”被掺杂进过多“危机公关”的功利考量时,也常会好经被念歪。

华阴警方在5日即宣称“华山游客被伤一案成功告破”,然而,警方似乎沉溺在“抓获疑凶”的快感中,而匆匆“定论”时却忘了向被害人核实这一基本的程序。这一看起来细小的瑕疵,实际上却将整个办案环节都推向了“不可信”的泥沼。受害旅客及目击者的纷纷回应所还原出的“另一番场景”,更令“破案成功”的警方陷于被动。

虽然警方事后承认这是“工作失误”,也难以让人信服。因为此一硬伤的存在,有违事理逻辑。一则,不向受害者求证有偏听偏信,孤证自圆之嫌;另则,即便追求破案效率,也不能以损害起码的程序正义为代价。

犹记得,巧家爆炸案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笃定赵登用为嫌犯时的信誓旦旦,而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真凶另有其人,赵亦是受害者。巧家警方轻言“结论”欲平民愤民惑而“自我求稳”的行为,在截然相反的结果面前,除了自打耳光,所得到的只能是更加岌岌可危的公信力。而今,华阴相关部门在处置游客被捅一事上的心态,也显现出与之前巧家爆炸案类似之处。这般仓促草率的应对,非但无法真正达到修复形象、缓和矛盾的作用,反而将自身信誉拖入更糟糕的境地。如此“双输”的舆情处置手段,却频频上演,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似应认真反省。(王艳春)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