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周秀骥:现代大气物理学创建人之一

发布时间:2012-10-07 07:23  金山网 www.jsw.com.cn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周秀骥,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周秀骥院士长期在我国的大气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先后创建和发展了我国的云雾物理、大气电学、大气湍流、大气遥感、中尺度大气物理、中层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等分支学科,是我国现代大气物理学创建人之一。

周秀骥1932年9月24日生于江苏丹阳,他的祖父是清末秀才,1937年死于日寇炮火,外祖父是书画家,以艺术为生,为人清正耿直。父亲周汝成勤奋创业,由学徒、职员到从商,1946年起从事丝绸棉布业。母亲善良贤惠。祖辈和父母的品德对周秀骥的思想和品格有很大的影响。周秀骥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大,从小受到良好教育。1962年与马瑾结婚,生有两女。马瑾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构造地质学家,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0年周秀骥从上海中法中学(现为光明中学)毕业后,抱着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志向,于次年4月到当时在南京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当练习生,一边统计气象资料,一边勤奋自学气象知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受到善识人才的所长赵九章教授的赏识和重点培养,1952年被派往北京大学物理系参加科研合作项目,进行大气臭氧、透明度和消光系数的观测分析,从此投入了开辟我国现代大气物理学的工作行列。这所世界闻名的学术殿堂为他提供了良好的自学条件。他充分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旁听物理系基础课程,仅用三年半时间就取得了本科生主修课目的全优成绩。1956年9月,经赵九章所长推荐,破格派送他到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大气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秘书长费多罗夫院士,从事暖云降水实验和理论研究。1962年获得苏联数理学副博士学位。

上世纪50年代末,周秀骥最早提出暖云降水起伏,代表作《暖云降水微物理机制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63年负责创建我国大气电学,与技术人员共同研制出雷雨云综合探测系统,提出单站测定雷电的理论方案。1966年主持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100兆瓦级红宝石激光气象雷达,该雷达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国际上拥有大功率激光气象雷达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1973年提出开展大气微波辐射遥感的设想,成果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1年主持并组织了科学气球第一期工程,使我国从无到有建立起高空科学气球技术系统,为开展某些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提供了十分方便的空间运载工具,这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以后,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京津冀灾害性天气监测与超短期预报”的研究,在京津冀地区建立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小尺度天气探测与预报系统,大大提高了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为我国遥感技术进入业务化应用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重大成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组建了地球科学环境实验室,经过研究中国地区的臭氧变化,发现青藏高原上有一个臭氧低值中心,这是继南极和北极之后的第三个低值中心,现实意义重大。近几年承担的“华南暴雨试验”首席科学家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关系”首席科学家工作、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预测研究”专家组副组长及课题组长工作,均取得重大成果。

随着学术上的日益成熟,他在国内外许多学术机构和学术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曾任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先后担任《大气科学》、《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等学报主编。同时积极开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气象科技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苏联等十多个国家建立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长期担任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成员,主持并组织了“青藏高原气象试验”,“中尺度气象研究”,“中国城乡复合体(CHINA-MAP)”,以及“大气化学”等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