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名人故里”咋成“半吊子工程”?

发布时间:2012-08-28 07:00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耗资巨大的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如今一片荒凉,热热闹闹的山西娄烦“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只建成一座接待中心。据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地方,曾经争得面红耳赤的“名人故里”,建设过程却是虎头蛇尾。

媒体在报道上述事件时,用了“半吊子工程”这个词。从实际情况来看,说 “半吊子工程”已经算是很客气了,有的其实连“半吊”都算不上。

适当修复一些“名人故里”,并无不可。这既体现对先人的敬仰和尊重,又可以很好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但如果地方政府不顾客观实际,不经充分论证就脑袋发热、拍板上马,甚至不惜代价、不顾民意,以现代化的手段重建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名人故里”,其结果必然是劳民伤财。

以折腾了两年只建成个接待中心的娄烦“孙大圣故里”为例,目前已陆续投入6000多万,如果要实现规划,投资数额要用亿来计算。而且,由于娄烦周边缺乏有名的旅游景点,很难形成旅游环境。也就是说,即使“孙大圣故里”重现传说中的辉煌,也不会有多少游客观光旅游,偌大的投资别说回报,完全打水漂,也未可知。

同样,汝南县“梁祝故里”也只有两个大坟塚和一些民间故事,缺乏深厚的文化支撑。即使故里落成,回报也不乐观。问题是,当初有关部门是如何论证和决策的?他们充分考虑到这一后果了吗?

这些年,不少地方为了争夺“名人故里”,打得不可开交,闹得不亦乐乎。这种一窝蜂地争建“名人故里”的做法,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政绩观。也正是源于这种急功近利、盲目决策,诸多“名人故里”才成为“半吊子工程”。

耗巨资建设“名人故里”,结果却成“半吊子工程”,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社会民生之痛。对此,有关部门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认真追究相关决策者的责任。不然,“名人故里”建设虎头蛇尾乃至成了进退两难的“半吊子工程”还将继续。

【网友热议】

网友“吴江”:神通广大的孙大圣,却不曾想在自家“故里”阴沟翻船。面对投入已达6000万元,已成“半吊子工程”的烂尾“故里”,他也只能是爱莫能助。

网友“惠铭生”:耗资巨大的“梁祝故里”、“孙大圣故里”相继成烂尾,试问,当年力排众议的决策官员在哪里?

网友“刘鹏”:如果“梁祝故里”、“孙大圣故里”在建设之前,能够广泛征求民众意见,至于会落下一个荒废的下场吗?

网友“万阕歌”:“名人故里”成“半吊子工程”后,相关问题如何解决?尤其是相关部门、相关官员的责任,该怎么追究?难道,只凭一句轻飘飘的“资金不足”,就将声势浩大的工程搁一边,就将决策失误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了?

网友“毛建国”:“大圣故里”烂尾,6000多万元难道就白扔?没有惩罚,权力就会上路醉驾;没有问责,就会有人胡乱决策。引入决策问责,不该只是口号。

(作者:张国栋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