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傅教授的“失败”能否复制

发布时间:2012-07-30 08:05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遭方舟子炮轰,指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造假。7月25日,厦门大学公布调查结果,称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现已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道歉。据悉傅瑾已经承认造假行为。

(7月26日《厦门日报》)

谢天谢地,终于有一件学历打假事件,按照符合常理的轨道在行走。看多了学历造假被质疑我行我素,看多了学术论文被质疑装聋作哑,傅瑾事件能以如此解决落幕,倒也让人略有“稀奇”;没有护犊子、死赖着的厦门大学,在网络上竟然收获了一片赞扬,让人五味杂陈。但真的这么值得欢呼雀跃吗?在近年功利化极致的教育功利场,一个傅瑾被揪出来,恐怕更多会被以“偶然的倒霉蛋”视之,其“作假失败”的过程却很难复制。

不管是学历作假,还是学术作假,欺骗,都是不可容忍的道德伤痕,尤其对于被寄予“言传身教”厚望的名校教授这类高级知识分子。但随着近年来高校形式化、行政化以及游戏规则僵化固化的步伐,抄袭、混学历甚至明目张胆造假,造就了高校名利场的一地鸡毛。可怕的是,这套游戏由于符合“多方利益”,常常欺骗很容易成功,一路绿灯,被睁只眼闭只眼地放行——教师需要学历提高职称混上教授副教授;学院需要多一些“教授”设博士硕士点。“没能及时鉴别出傅瑾文凭的真伪”,或许不只是客观程序上的疏忽,还会有一些主观态度上的“疏忽”。

按理说,一个造假者被揪出来,可以安慰一种情绪,给大家输送更多一些信心,可现实不是这样子,这种事件冒出来,大家调侃、叹息,却缺少与之匹配的信心建构。要害还在于,偶然的揪出,代替不了制度的设槛;方舟子的执著,代替不了机制的执著;厦大的“开明”,代替不了所有大学的“开明”……时至今日,学术学历造假,口水一片,说的很多,但说起打击造假,斗志昂扬的还是方舟子这类边缘人士、民间“好事者”,仍然缺少体制内生发出来的“正能量”。

(作者:普沙岭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