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有权者普遍四五套房”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2-06-12 07:00  来源:千龙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1日,昆明市长张祖林在调研保障性住房会议上表示,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4、5套房子很普遍,多余的房子都不愿低价出租,没房子的人只能高价租住。他还称,有些部门房子多得住不完,弱势群体没房住,政府不盖公租房,中低收入者就住不起房子。(6月3日《云南信息报》)

曾以言论“有些拆迁工作是有愧于百姓”闻名的张祖林市长,如今再度发出犀利之辞,在逼仄保守的官场话语生态下,让人敬佩。虽然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在既得利益群体的百般推脱中未能出台,但张市长此番,无疑为当地的有权者揭了次底。

有钱者普遍四五套房,估计没啥好稀奇的,但公务员群体普遍四五套房,就有些诡异了。当然,公务员中也有家境好的,但不至于所有的有权者都是富家子弟吧?既然当地有权者是普遍拥有四五套房,那么势必存在着普遍性的获得路径。那么,这拥有四五套房的普遍路径又是什么呢?

也许不少人想到贪腐。不可否认,当前反腐形势下,难免有部分执权者可能是依靠这种手段聚集资本买房,甚至房子就是收受的贿赂。但如此普遍、如此庞大的群体,如果都靠这种方式买房,那当地官场该糜烂腐化到怎样的地步呀!无论是法律制度,对腐败都是零容忍,虽然有不少人在隐蔽地贪腐,也有窝案存在,但不至于如此恶劣。

如果这种假想并不普遍适用,那就可能是第二种路径:制度缝隙内的权力自肥和寻租。今天的有权者,都是昨日的基层公务员。张市长举例说:“自己在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时,一年轻的质监局工作人员,参加工作5年,就拥有3套房。”他所说的那个年代,正是法律规章有待完善,制度缝隙最宽最多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大都公务员享受着分房待遇,因为没有购买自住房的压力,收入可以用来买房,甚至公务员的身份,贷款也比较容易;在那个年代里,公务员不但可以在政策信息上“近水楼台”,更可以利用身份和职权给家人搞副业提供便利,看似家庭勤劳致富的背后,走了多少权力的后门……旧时的制度漏洞造就了今日的新贵阶层,有权部门拥有四五套房子,权力的自肥和寻租,恐怕正是普遍性的路径所在。

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反腐力度的加大,权力自肥和寻租的空间正在不断缩小,机会也越来越少。但,这并不代表着没空隙可钻。在当下的经适房建设中,就曾屡屡曝出经适房变相为公务员福利的丑闻。这不禁让人担心:昔日的公务员、今日的有权者因为有空子可钻,现已成为普遍拥有四五套房子的新贵人群。那么,如果经适房等民生保障房的建设中,依旧存在着权力自肥和寻租的现象,今日的公务员们会不会成为明日的社会新贵呢?

“有权者普遍四五套房”,成为隐性财富新贵,这对公平正义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羞辱。这“有权者普遍四五套房”的来处,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历史的、制度的、个人的、群体的……既往的难咎,便只能反思如何防患于未然,避免如此怪象再度重演。而避免怪象再现的必由路径,就是让权力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而权力公开透明最现实的方式,则是官员财产公示。官员公示财产,权力公开透明,所有权力自肥和寻租的漏洞才能及时发现,而不会成为整个公务员群体透支公平、闷声发大财的肥沃土壤。(时言平)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