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唐僧肉”吃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2-06-10 07:51  来源:四川在线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省阳新县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学生数普遍存在虚报现象。记者调查表明,一些学校的实际学生数仅为报表数的四分之一。还有“幽灵学校”,四五年前已经合并,却依然在领取国家的义务教育补助资金。(据6月4日《中国青年报》)

这种虚报还是一位学生家长发现的。在阳新县白沙镇白沙中学,她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在政府公开的文件上,她的孩子莫名多出了3000名同学。依照初中每位学生每年可以得到500元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这就意味着该学校冒领了150余万元的公用资金。另一所中学实际人数700人,报表数为3000人。甚至有小学被撤并后依然存在,成为“幽灵小学”,也在冒领这笔资金。

多出来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去了哪儿?一位小学校长说,自己学校实际有150余名学生,按照湖北省一名小学生一年500元的补助标准,该校获得的补助资金应不到八万,但实际上可以得到补助九万元。该校上报人数200余人,上级实际拨款11万。多出来的三万,学校拿小头,上面拿大头。这样,大家都同流合污,都是一身骚,都是一身红毛尾,谁还敢说对方是妖精呢?

有趣的是,当记者拿着调查结果跟阳新县教育局长核对时,这位局长打起了不高明的太极拳。针对阳新县受义务教育学生人数是否存在虚报?如果有,那么“空饷”又流向了何处?这位局长大人一开始表示“没有这个事”,又建议记者找上级部门“为什么有出入,他们都很清楚”,“这个问题是很敏感的一个问题”,对此事,他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最后干脆称,因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不能回答其他问题。

倒是该局办公室主任发表了“私人意见”,他认为实际学生数目与上报学生数目不符有四个原因,一是国家级贫困县阳新赴外地打工人口较多,每年有三十多万人,不少学生亦随同父母离开,但学籍仍在本地;二是有本地学生向县城私立公立转学的情况;三是中等职业学校会提前招生,一些初三学生会提前赴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四是一些学生厌学,不去念书。这从理论上解释了农村义务教育补助资金为啥被“吃空饷”,但是距离答案还有十万八千里。

揆诸现实,首先,阳新县冒领的义务教育补助资金不是个小数目,这笔钱哪里去了,不外乎可能成为办公经费,成为领导们的下酒菜,成为大家的福利费,甚至成为个别人的囊中之物。如果阳新县国家级贫困县属实,可以肯定,该县的教育经费是相当紧张的。这是一种客观理由。其次,从事义务教育的大小官员可谓狗胆包天,竟敢欺上瞒下虚报冒领国家资金,胡乱挪作他用,而且还都见怪不怪,一副天塌砸大家的模样。教育局长话里有话,知道“吃空饷”秘密的不止他一个小局长,“上面的人”也知道。这才是义务教育的最糟糕之处,上面的人明明知道船歪在哪里,就是捂住盖住不说,眼看义务教育不义务的乱象丛生,老百姓苦不堪言。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安徽界首被曝出“虚报在校学生数骗取上千万国家补助”的丑闻,引起轩然大波。不难合理推测,或多或少,把义务教育资金当做“唐僧肉”的地方,不会仅存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唐僧肉”,不吃白不吃,都在一窝蜂地吃。关键是,吃了怎么办?界首市是免了教育局长,追缴套取的资金。局长好免,已经吃掉的资金怎么追缴?学校不是企业,教育局也不是,一分一里都是财政的钱,这明明是个悖论。湖北阳新县会不会学习安徽界首呢?

其实有个细节也颇为令人深思。一些地方在虚报学生数套取冒领这笔资金时,往往是凭空多出一大截学生总数。如果上级部门细心审核,在年度报表的衔接中编上逻辑程序,套取的漏洞是会最大限度地堵上的。可实际上,下面瞒报,上面姑且信之,已成常态。结果,在“吃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上,荒唐的答案就出来了:不吃白不吃,吃了不白吃;吃着甜蜜蜜,吃完笑嘻嘻。(朱永杰)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