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谁来回答“举报能改变什么”

发布时间:2012-05-08 08:20  来源:西安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网友微博爆料,今年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3日开始,体育专业评委刘一兵教授为方便老师们送钱,在宾馆开房并广而告之,一时门庭若市。湖南省教育厅随之介入调查。爆料者则称自己受到同行的埋怨。一位女同行带着哭腔对他说,“评委被你折腾得调换了,我们的红包白送了,你能改变什么?”(5月6日《新京报》)

武大刚发生过副教授因未获评教授拳打评委的事件,湖南接着又出省级职称评审“开房收钱”丑闻。面对腐败潜规则,知识分子们斯文扫地,一概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非但不比一般公众拥有更多的职业担当与社会责任感;相反,为了个人利益,他们不仅同流合污,而且争当“弄潮儿”。

显然,高校评职腐败已经不是个别现象,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会怎样处理?是针对个案就事论事,还是从根子上举一反三?目前,刘一兵已被取消评审专家资格;也许,同时在那条“开房收钱”短信里出现的其他“教授”,随后也会受到取消资格之类处罚。但是,除此之外,还会有下文吗?索贿者会被追究刑责吗?更多蛀虫会被查出吗?既往还咎吗?

难怪同行会埋怨爆料者“能改变什么”,因为除了红包白送之外,已经成为惯例的评职腐败,在人们所能想象的将来必然还会“前腐后继”。某种意义上,“举报能改变什么”的诘问,它不该是对爆料者提出的,而该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教育部门负有以实际行动回答这个问题的本职义务;否则,大事化小或者就事论事,既是失职和渎职,也是包庇和纵容。当举报评职腐败不能形成任何改变,更多的人就会选择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那些举报者将不再只是被埋怨,而是会被“劣币驱逐良币”。

当然,诘问“举报能改变什么”的行贿教师,首先更该做的是扪心自问。身为高校教师,至少应该明白:当一个社会有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表达我们的不满。如果大家面临不合理的东西都忍气吞声,不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其实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而且包括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公众心目中,或者说在梦想中,顽固地认为大学教授应该是精英中的精英,公众在他们身上有着深重的寄托和冀望。如果大学教授都不去“为权利而斗争”,不去和腐败现象、权钱交易较劲,那么我们社会的底线标准怎能不一再溃败?

也许那些送钱的老师也是一百个不情愿,或者有提高收入等一千个行贿的理由,然而,腐败的归腐败,丑恶的归丑恶,如果我们一时还反不了它、打不了它,至少也应该保持反对的立场,而不是立马调头加入其中。人应该有点精神,为人师表的知识分子更该有点骨气,在谋求改变高教乱象之前,首先必须坚定自己的原则。盛 翔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