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以雷锋的名义呼唤真善美

发布时间:2012-03-05 09:29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抚顺于上世纪与本世纪相交的22年中,两次以雷锋的名义,用诗歌的方式,在神州大地呼唤真善美。

  雷锋是专业军人,也是业余诗人,仅《雷锋文选》收录的诗作就多达22首。我们从《南来的燕子》、《我可爱的工厂》和《一家》等多篇作品中得知,他从湘江畔一路唱到浑河旁。雷锋是用诗歌拥抱生活并放声歌唱的诗人队伍中的一员。

  1984年阳春,抚顺市群众艺术馆几位钟情于诗的朋友创办了一张《琥珀诗报》,一时间风生水起,好评如潮。1990年阳春,《琥珀诗报》突发奇想,搞了一个大动作――“雷锋杯”全国新诗大赛。由于《诗刊》的极积参与,也由于众多文友的鼎力相助,“雷锋杯”全国新诗大赛搞得条理清晰,有声有色。如今亦然,抚顺的这次“雷锋――道德的丰碑”全国诗歌大赛,再度引起了当代中国诗坛领军人物的凝视。只须看一眼两次参加审读的评委名录,即知此言不虚。

  这得益于雷锋,得益于诗歌。在抚顺,雷锋是说不尽的话题,而诗歌又是用不完的资源。雷锋精神已经是抚顺城市核心气质的一部分,而诗歌也已是抚顺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的一部分。雷锋与诗歌,都是抚顺不可多得的财富,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标志。

  时下的中国人,不能过离开雷锋的日子,于是便有了这跨世纪的雅举。相隔22度春秋寒暑,两个活动一脉相承,可见抚顺对于弘扬雷锋精神的坚持。当年一些参与“雷锋杯”活动的先生相继辞世:大赛顾问艾青、臧克家,评委会主任张志民、杨子敏、柯岩,获奖作者中也有多人离开了我们。

  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来稿中看到,当年大赛的参与者,如今又持笔参赛。首届一等奖得主离原,这次又以一篇散文诗进入优秀奖。首届三等奖得主李皓,这次荣获二等奖,他本人也由一个昔日的义务兵,成长为文学重镇《海燕》的主编。

  而首届优秀奖获得者张笃德,这次跃升为一等奖得主,他曾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工作多年,独有的生活优势和不倦的艺术探求,成就了他令人瞩目的业绩。更可贵,已88岁高龄的贺敬之先生,痛失爱妻柯岩不足月余,便同意担任此次活动顾问。

  中国天翻地覆的二十余年,仿佛什么都变了,但有一条没变:抚顺坚持弘扬雷锋精神的导向没变,以诗歌之长宣传雷锋精神的思路没变。于是,在民族大声疾呼重建道德风尚之际,诗歌投身了一种“子规夜半犹泣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持续努力。

(作者:辽宁省新诗学会会长)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