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农民工献血,彰显草根善意

发布时间:2012-02-20 08:02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卫生部门发布的市民献血现况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献血人群仅占总人口的1.17%,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本市街头献血人群中,外来农民工超过70%,白领和高学历者献血的仅占极小比例。

  (2月16日《齐鲁晚报》)

 上海的情况自有个性,其原因在于,作为农民工输入型城市,基数上存在“水涨船高”的效应。但另一方面,农民工献血占70%又具有着某种共性。2006年,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副科长周知祥对外宣称,70%的献血者都是低收入、低学历人群,也是一种佐证。

 2009年,咸阳市相关机构的“无偿献血人群构成调查”表明,咸阳市的2008年成功献血的各界人士是38327人,共分为14个类别,其中高校学生献血达到了14790人,以38.6%占据头名,排在最后两位的是干部和单位负责人,仅分别占41.1%和0.3%。从全国来看,学生和外来人员,以及工人农民等都是献血的主打力量,白领和高学历者献血同样占极小比例。

 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对医学和社会知识掌握更多,并引领着社会潮流的高收入和高学历者,大多漠视这种奉献方式;相反的是,对医学知识掌握较少的农民工,或者本身负担较重的学生,却成了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这足以说明,真正的善意还植根于基层。

 从“无人售馍”“无人售菜”,到家人被撞伤后“四拒赔偿”等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感人至深的善意,都是来源于底层的民众。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没有最高的信仰,但却有一个最低的信念,那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而以最好的善意行表达。自然,支撑他们走进献血车,挽起袖子信念,同样来自于这种习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要对别人有利的事,且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会义无反顾。

 血荒本质是道德荒。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名社会学家孙立认为,社会在堕落,富人在堕落,但穷人堕落得更快,原因是,穷人没有资源去抵御堕落。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学者傅国涌在《哈维乐把良心和道德带进了政治》一文中写道:“……每个人能承担的分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只要根据良心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分担责任,就是分享未来的希望。”客观上,我们的社会,不是谁更应当付出更多一些,更有善意一些,但前提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无私的付出,不计回报的善意。

 现实中,总有一些现象出现反差,比如一个官员在台面上大讲信仰,但台下却用行动颠覆着这种信仰;在农村一些足不出户的老太,可能却始终坚守着一些做人的底线,深知荣耻的道理。公民道德建设抓好基础固然重要,但强调顶层设计同样关键。如果善意仅仅植根于基层和低收入者,高学历者和政府官员置若罔闻,那么道德的堕落就在所难免。

 事实上,相比于“民间的自觉”和“底层的习惯”,社会精英和顶层群体的示范作用更为珍贵。因为,善意在底层一直存在,现在所需要的,不过是合理的引导与保护。那么,强调社会公平在善意层面的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