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火线提拔背后的官场怪圈

发布时间:2011-12-30 11:02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则《美女高京燕:从待业人员到副市长只用了7年》的网帖,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传播,有网友质疑高京燕的提拔背后有“潜规则”。28日下午,吉林省委组织部回应,“高京燕为吉林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产生的干部,担任四平市副市长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程序”,不存在网友猜测的情况。

  (12月29日《南方都市报》)

 如果说,干部德才兼备、作风正派、为人正义、政绩优良,“破格提拔”也就无可厚非,也就不应该有任何疑义。但仅仅用7年时间,从一名待业人员升迁至副市长,这样的升职速度,网友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火箭提拔速度。

 一个合理的提拔为何频频遭到公众的质疑?抛开高京燕本身背后那些尚不清楚的升迁理由外,站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视野来看破格提拔频遭质疑,背后凸显的则是一个中国式怪圈。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不满官场惯有论资排辈的传统,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当真正破格提拔一个干部之后,很快将成为社会舆论的聚焦点,备受各方的质疑。这种纠结,让在接受舆论质疑方面没有心理准备的地方,想破格提拔而又不敢;让破格提拔的地方,因为准备不足陷入舆论质疑的泥潭当中不能自拔。

 就拿高京燕这件事来说,按照官员升迁的程序规定,所有官员的任命均是由人大来任命,查阅当地政府网站和人大网站上,事关她的一系列升迁很少看到人大的身影出现。同时,在预提干部时不但要公布个人情况,包括个人简历和工作成绩,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还要公布当事人的主要社会关系、个人财产及经济收入状况等。如此,有了人大的程序审核和给公众提供破格提拔时依据的个人成绩,所有的质疑将会消弭。

 有句法律格言说: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7年升至副市长遭到群评热议的背后,不是公众过于敏感,也不是大家对年轻干部的嫉妒,而是在程序不正义的情况下,对公权“公信力”和“透明度”的一种信任焦虑。

(作者:马想斌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