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像保卫中南海一样守校园,保安何错

发布时间:2011-12-07 08:00  来源:红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传媒大学保安,以为在保卫中南海啊?”前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去中国传媒大学授课,乘车从南大门进入时,因车辆没有校方保卫部签发的车证,被值班门卫拒绝。经交涉无果后,何兵只好乘车来到西门,步行入校。随后,何兵在微博谈起此事,引起网友热议。(12月4日新京报)

 俗语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堂堂一位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到另一所大学授课,没有夹道欢迎也就算了,却因无车证遭该大学保安阻拦,反复交涉无果,教授只能悻悻地从另一大门步行进入,这颇有些斯文扫地的意思。事后,何兵教授在微博抱怨:传媒大学保安太牛,以为在保卫中南海。而阻拦教授入内的“传媒保安”则回应:按规矩办事,就连校长也不例外。此后,传媒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也加入,力挺本校保安。

 一时间,这场“论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焦点在于名教授与小保安的“进门权”之争。何兵教授认为自己有理,理由在于大学应当是尽量开放的,因此大学的保安不应该像中南海的保安那样严防死守,应该视情况而定。“传媒保安”不让进的理由却相对简单——本校“无车证不得入内”的校规。

 纵观国外的大学,除了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都没有围墙,甚至没有校门。学校和城镇相互交融,师生和居民和睦共处,称其为大学城名副其实。而反观国内许多大学,除了千篇一律的建筑外,最被人诟病的就在于其门禁森严,而这恰恰是与大学的自由精神相违背的。曾有参与制订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一位法学家表示,“教育既然是公共空间,我们当然需要推倒围墙,让公众知道围墙内部在发生什么”。

 从这个层面讲,在目前大学普遍倡导开放的办学原则之下,传媒大学保安以无车证为由,将一位给本校学生授课的教授拒之于门外,实在是与这种高校普适性的精神相违背。

 然而,高校开放的普适性精神应当有界限,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大学来说也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传媒大学而言,南北方向车流量十分大是一个基本事实,学校出于保护学生安全的目的而限定车辆入内无可厚非,毕竟相对于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保证学生的出行安全更为重要。此外,传媒大学也并非完全封闭,从学校属于社会路的西门仍可进入校园。而事实上,前来授课的何兵教授正是从此门进入传媒大学的。

 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校应该尽量开放的办学原则,遭遇到某一高校校内交通秩序糟糕,危及学生安全时,该如何取舍?在没有条件去追随国外大学“没有围墙”的时尚理念的实际情况下,依赖校纪校规等刚性的制度规范来保障本校学生出行的安全,理应是一所大学的首要原则。倘若传媒保安都如何兵教授所说的,依据自己手中的“自由裁量权”,随意变更校规中关于门卫等刚性条款,灵活接纳无证车辆进入校园的话,那学生的安全又如何得以保障?

 何兵教授可以对不够开放的传媒大学嗤之以鼻,但当你要进入这所高校的校门时,就必须遵守其“无车证不得入内”的刚性校规。大学应该尽量开放的原则,理应让位于传媒大学的特殊校情。

 也许,跟一校保安说大学应该尽量开放的大道理,有些对牛弹琴。然而,正如教书育人之于何兵教授来说是天职,守卫校门不也是传媒保安的神圣天职?从这个层面上,守卫一所高校的大门的保安,与保卫中南海的保安相比,两者职责并无本质差别。 

 [作者:黄果]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