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蜀之鄙有二僧与穷教授富教授

发布时间:2011-11-06 07:3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在全国多所大学采访发现,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等等,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担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光环之下,教授群体的贫富差距问题,其实早已为外界熟知,“穷教授富教授”现象也已是“公开的秘密”。众生喧嚣,如何看待“穷教授富教授”现象?不妨回味一下那著名的“蜀之鄙有二僧”故事。

看一看初中课文《为学》片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该文形象地用贫富二僧道出了“为学”成败之道,其关键差别在于是否有坚定的意志、是否有果敢的行动,与外在的贫富条件并无多大关系。

对照当今之“穷教授富教授”现象,或能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正如“二僧”的终极目标是“至南海”,我们在衡量一名教授的人生成败时,也要看其终极目标的实现:是否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是否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特别是,对于一名优秀的教授来说,我们更要看他是否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是否培养出一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至于身家多少,房子有多大,汽车有多豪华,都是不相关的问题,根本不值一提。我们理应坚持这种社会评价标准,并作为看待“穷教授富教授”现象的基点。

其次,在“二僧”之中,贫者认准目标并采取直接行动,所以去南海“一瓶一钵足矣”,而富者却耽搁在了周边事项上,落个“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我们在判断一名教授的学术潜能之时,也要看他是否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与教学上。毕竟人生苦短,每个人的精力都极有限,身为教授其志却不在学术,不能专注于本职工作,反而整天忙于在外跑项目、开公司、摘兼职。如此忙乱,怎还有精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又怎能培养出优秀的弟子?

最后,我们不该忽视了社会舆论环境的重要性,《为学》中还有这样一句:“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应当看到,至少在这则寓言中,“富者”还是有羞耻感的。反观如今社会,某些只知大把捞钱的“富教授”,仅仅由于住着豪宅、开着跑车,就敢大言不惭地对“穷教授”们指指戳戳,而对自己毫无学术建树的事实,却从未流露一丝一毫的羞愧。我们也许不能帮“穷教授”解决经济困境,却一定要在道义上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营造一个真正重视学术本身的良好舆论环境。(宣华华)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