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对民办高校“招研”的期待

发布时间:2011-10-21 07:35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0月16日记者获悉,北京、河北、陕西等省市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民办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将于11月启动,首批研究生将于明年9月入学。(10月17日《京华时报》)

民办高校获准“招研”,既是一个资格问题,又是一个“待遇”问题。就目前情况看,民办高校在诸多待遇上依然不能与公办高校相提并论。比如,民办高校虽有国家政策扶持,但时常遭遇“玻璃门”,尤其在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上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及”。据悉,许多银行不自觉地对民办院校、专科院校有些歧视,担心风险过大,提出各种各样苛刻要求,致使合作难以实现。实际上,许多民办高校的学费、生活费会更高,如得不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许多学生难以完成学业。因此,民办高校“招研”首先要享受到与公办高校的平等待遇。

民办高校获准“招研”,既是招研垄断格局的突破,又承载着“激活”招研机制之潜力。今后,在招研市场上,将有民办高校的一席之地。这对于考生来讲,增添了选择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两种预期:如果只是单纯的招研高校的数量变化,多几个,或少几个,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不会对招研机制有实质性冲击,不过是一种“量变”。如果民办高校的“招研”,能够成为招研池水里的“鲶鱼”,发挥“鲶鱼效应”,就能对现行招研制度与机制形成竞争,进而促进相关制度与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是谓“质变”。

近年来,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招生机制的弊端显现。有关机构经过调研得出研究生扩招后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主要靠外语考分优异“抬高”考试总成绩而被录取的学生与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不一致,学习十分吃力,更难胜任科学研究;大量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专业研究生就读后,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很难在学术上发现新问题,学术成果普遍缺乏创新性,其核心问题是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两张皮”。由此看来,研究生“双轨制”模式下招考机制的改革已成当务之急。民办高校的“招研”有望成为这项改革的突破口。

自主办学是民办学校的优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民办高校“招研”能否在“自主”上有所突破尤为关键,能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打破常规尤为重要。据悉,首批获准的民办高校北京城市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很有自己的“个性”——学校将采取“理论+实习”的双导师制,除学校的专业教师,还将聘请部分社会专业人员、社区干部等担任实习导师,为学生提供实操指导,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期待我们能给民办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其在招研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上走得更远。

(作者:王旭东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