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犬类接种”为何停滞不前

发布时间:2011-09-26 07:30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一种新型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法“2-1-1”正在我市推广,狂犬病疫苗接种将由5次减为3次。  (9月19日 《京江晚报》)

  

 狂犬病疫苗接种由5次减到了3次(5针减为4针),节省了接种者“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虽然只是相关交通费和误工费,这在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制与应用已然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无疑是个更上层楼的捷报。然而,这个“新的突破”,能否改变国内狂犬病防治工作的根本进程?恐怕难以乐观。因为事实证明,在一个路径选择本身就可能存在问题的征程中,里程碑或许只意味走得更远的歧途。

 “事实”可以用一组数据清楚表明。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早已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头号生产国和使用国,每年产销量均达1500万人份以上,超过全球80%的份额,相关总费用超过1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最终由被狗咬伤的老百姓在接种疫苗和抗血清时买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十年来中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即死亡率)一直维持在每年超过2000人的高位,仅次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付出世界第一的代价,换来世界倒数第二的效果,这是中国防治狂犬病无可回避的尴尬。

 按照有关专家分析,问题与相关路径选择有莫大关系。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WHO狂犬病专家认为,大规模的犬类接种控制传染源,是防治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有证据表明,对某一地区70%的犬进行持续有效的免疫,可以切断狂犬病的传播。为此,全球大约150个有报告的国家或地区中,有约一半已基本消灭了狂犬病,英国更是在1903年就消灭了此病并一直保持至今。然而,让世界各国狂犬病专家们都费解的是,中国狗用疫苗的覆盖率尚不足20%。

 是犬类接种比人类接种花费更大?事实恰恰相反,狗用狂犬病疫苗的单价往往不及人用疫苗的十分之一。专家测算,达成我国犬类70%以上的免疫覆盖,每年总费用只需5—7亿元;而依照现行“以人为主”的防治策略,如果全国所有的狂犬病暴露后病例均得到预防处置,则每年约需245亿元。一个吊诡的利益考量是:从社会投入和消耗看,前者的性价比远远高于后者;但倘若把狂犬病防治当做一个市场,则选择后者显然有更广阔的获利空间。

 值得商榷的狂犬病防治,是否就是受了人用疫苗产业链的利益绑架而步入歧途,似乎难下定论。但另一方面可以断言的是,中国狂犬病的防治尴尬还源于体制之困。目前,国内的狂犬病防治属多头管理,涉及到卫生、农业、公安、药监等部门。多头管理除了极易造成“名义上都管,实际上都不管”外,还导致了卫生部主管的“人类接种”狂飙突进,农业部主管的“犬类接种”停滞不前。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后者又一再成为前者的原因。

 “狗咬人”不是问题,但是当农业部管的狗咬了卫生部管的人,问题便就此“中国式”地出现。

(作者: 梁和峰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