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中秋节 那些关于月饼的事儿

发布时间:2011-09-11 10:25  来源:西安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月饼照旧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这几日,卖场超市的月饼销售固然火爆,报纸上关于月饼的新闻同样铺天盖地。

 保留节目是,各地纷纷下发红头文件,管价格的要求管好价格,管质量的要求抽查质量。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少数不合格之外,各地月饼抽查合格率普遍在95%左右,月饼产品质量总体较为稳定,但仍存在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超范围使用着色剂等问题。当然,像“早产月饼”这样的问题大概不是判断不合格的依据,因为商家都坦言,月饼“早产”是行业潜规则。

 与月饼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早产”相比,看不见的食品添加剂更让人忧心。曾经有消息说,月饼放上几年都还油光闪亮。事实上,因为添加剂问题,月饼出口一直遭到多国“绿色壁垒”的限制。法国、德国、泰国、瑞典等国家甚至明确规定禁止收寄中国月饼。特别是今年,禁止月饼进口的国家增至33个,另有30多个国家对进口月饼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

 为何会有这么多国家禁止进口中国月饼?这当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纯粹基于贸易保护之类的考虑呢,还是国人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免疫力更强?有关部门其实也该给公众一个解释:检查合格的标准是什么?都检查了些什么?食品添加剂含量在检查范围之内吗?

 问题关键恐怕还是标准缺失。国外有一套严格的食品检验检疫制度,但对于月饼这种中国独有的食品,他们没有卫生安全方面的标准;我们也没有统一的月饼标准,于是外国检疫机构为“防患于未然”不惜彻底“封杀”。像洋节日纷纷走进来一样,中国节日要想走出去,其实离不开月饼这样的食品媒介。月饼出口,并不只是食品贸易,更是文化的输出载体。因此,要重视月饼行业标准的建立。

 说到标准,没标准的不仅是安全卫生,月饼价格同样乱得很。傍上了名牌酒店的贴牌月饼大大方方地以高价出售,而其“一母同胞”的厂家自有品牌月饼却仅以几分之一的价格销售。换言之,一样的月饼换上不同的包装,价格就开始翻跟头。当然,月饼价格昂贵背后的那点秘密,消费者未必不清楚,关键是“送人嘛,面子最重要”。

 高价月饼中,“面子”含金量无疑是巨大的。很多买月饼的都是为了送人,所以当然不是越实惠越好,而是越有面子越好。中秋节这几天,城市日益拥堵起来,外地牌照车辆陡然猛增:车流熙熙攘攘,皆为送礼而来。这月饼里,也许还藏着反腐的学问和机会呢。

 说到送礼,还有一个问题:那些相对少数的收月饼的群体如何在中秋结束前处理掉扎堆的月饼呢?虽然这有点多管闲事瞎操心,但是“扔为上策”的浪费几乎不可避免;浪费也便罢了,人们担心的是:那些没卖完的或者没吃完的月饼,中秋节过后,将会何处去?

 最后想说的是:月饼当然要吃,但是更别忘了多抬抬头,看看那轮挂在天上免费白看的圆月。(舒圣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