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潜伏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夫妻情报组

发布时间:2011-08-30 07:05  来源:北京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华克放家简朴的客厅里,挂着她父母的遗照——父亲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一副知识分子风范;母亲满头银发,面容慈祥,透露出大家闺秀、知识女性的气质。

    如果不是华克放的介绍,记者很难把照片上的两位老人与叱咤风云的“红色谍报夫妻组”——华明之、沈安娜联系在一起,更难以想象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国共决战中,他们提供的情报“一纸能抵百万兵”。

    去年端午节,95岁的沈安娜带着一生的传奇与世长辞。记者在建党90周年之际对沈安娜的女儿华克放的采访,正值老人家去世一周年。

    7岁剪断裹脚布 婚后结成“夫妻情报组”

    1915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书香门第。比沈安娜大两岁的华明之,则出生于上海一个小职员家庭。

    “母亲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刚强、坚忍性格。”华克放说,“7岁时就用剪刀剪断裹脚布,给自己留下了天足,才得以走上了革命之路。”

    1932年,沈安娜和姐姐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离家出走,前往上海求学,入读“南洋商业高级中学”。在恩师家,她遇到了同校比自己高两个年级的华明之。

    华明之1934年入党后,即在中共早期的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领导下,从事秘密情报工作。他长得眉清目秀,颇为帅气,性格沉稳刚毅。他经常和沈安娜一起阅读进步书籍,向她宣传革命思想。1935年,沈安娜投身革命,走上党的隐蔽战线,从此他们一起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

    日常的频繁接触、共同的理想追求将两个年轻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美丽的爱情之花终于在这两个年轻人之间绽放。1935年秋,沈安娜与华明之结为夫妻。

    “作为一对革命伴侣,他们性格互补。父亲经验丰富、办事沉着,对母亲帮助很大。”华克放说,“作为一对情报夫妻组,他们的配合堪称典范。”

    1983年,邓颖超在中南海与沈安娜、华明之见面时,曾笑对他们说:“你们一个在前台,一个在后台,两个人配合得很好,作出了贡献。”

    华克放曾经问过自己的爸爸妈妈,按照他们当时的家庭出身和自身条件,完全可以在国民党的“体制内”过上比较优裕的生活,是什么促使他们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下,走上了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