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毛泽东赞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

发布时间:2011-06-05 07:21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彭菩萨”是“农民运动大王”

  最早引燃农民运动火种的彭湃被毛泽东称作“农民运动大王”,而当时海丰农民则称他为“彭菩萨”。

  1896年出生在广东海丰一个大地主家庭的彭湃,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他在《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庭:“每年收入约千余石租,共计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少不上三十口,平均每一人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1917年,彭湃东渡日本求学,翌年进入日本最早传播社会主义的地方——— 早稻田大学,在研究当时流行的许多哲学思潮之后,彭湃决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奋斗终身的事业。

  “回国前,祖父就认为,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彭湃的孙女、省政协委员彭伊娜说,从日本回国后,他就把目光转向了广阔的农村“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

  1922年6月,他终于在海丰建立了第一个农会——— 六人农会。短短5个月后,农会会员已达2万余户,农会管辖下的人口有10万之多,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23年1月1日,海陆丰县总农会成立了,到1926年,海丰县农会会员达25万之众,占全县总人口百分之六十五。很快,农会遍及了广东省。彭湃把农民组织起来争取权益,他为农民办教育,还在县城办了一所农民医药房,农民凭农会会员证看病,不收诊费,药费折半,大受农民的欢迎,农民兄弟又称他为“彭菩萨”。

  国民党听彭湃建议办农讲所

  1924年7月,根据彭湃的建议,国民党决定在广州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于当年7月份委任彭湃为第一届主任。

  第一届农讲所学员全部来自广东省内各地,共38名,毕业33名。1924年8月2日,彭湃将广州市郊划为东南西北4个区域,并召开市郊农民运动联席会议,决定派农讲所学生担任4个区的农运工作,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当时的学员萧一平回忆说:“他经常和我们谈关于怎样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的具体问题,并经常带我们到广州市郊农村作实习。他讲的课程很实在很具体生动,他把在海陆丰搞农民运动的经验总结教给我们,是我们今后在广东开展农民运动的最好知识。”

  而经过数年的实践,彭湃撰写了《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一书,系统地提出了许多关于农民运动以及土地斗争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大多是他在党内第一个提出来的,而且比较早地进行了阐述。时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的陈延年曾亲自为他审稿,周恩来为该书题写书名:海丰农民运动。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它的发表和出版,对当时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农民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将彭湃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一书,列入《农民问题丛刊》中,并在序言中指出:彭湃这篇著作及其他关于广东农民运动的材料,“乃本书最精粹部分”,“它给了我们做农民运动的方法”,“它又使我们懂得中国农民运动的性质”,因而规定为农讲所学员的必读教材。

  而广州农讲所这座实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大本营,为中国农民运动的兴起积蓄了火种。从创办时起,直至1926年9月结束,共举办了6届,培养了772名毕业生和25名旁听生。数据显示,至1926年6月,全国已有200多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会员达915万多人。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