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17日,大人们正赶着牛、扛着锄下田耕作,孩子们活蹦乱跳地朝列宁小学走去,大娘大妈各自忙着手头的活计。突然,传来三声号炮的震响,叶坪村赤卫队长谢民生急忙拿起铜锣一边敲一边喊:“敌机来了,疏散隐蔽!”大约9时许,一阵闷雷似的隆隆声从北方天空滚过来,几架涂着青天白日标志的国民党轰炸机,朝叶坪低空飞来。进入叶坪上空,飞机翅膀一抖,一颗颗炸弹滚落而下。霎时,叶坪村炸弹轰鸣,火光冲天。一阵狂轰滥炸之后,飞机在瑞金县城又扔下一排炸弹,尔后朝东南方向飞去。
叶坪南排的数十间民房已成一片火海。这时,空中再次飞来两架敌机,接着又是一阵轰隆轰隆的爆炸声。过了几分钟,终于盼来了警报解除的钟声。毛泽东等迅即从古樟树下的防空洞里钻出来,毛泽东大喊:“贺处长,赶快派医生对受伤群众实施抢救!”
“是!”中革军委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当即带领医护人员朝村子飞奔而去。
苏区赤卫队长谢民生后来回忆:“这次轰炸是敌人派出飞机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被毁民房最多的一次轰炸。因为组织得好,大家听到号炮和铜锣响,加上赤卫队员的指挥,群众都能迅速疏散隐蔽。特别是敌机的第二次轰炸,在没有听到警报解除时,大家能听从指挥。所以这次敌人的轰炸,叶坪村仅伤了6人,无一人死亡。”谢民生还说:“1934年5月,敌人在瑞金沙洲坝的老茶亭投掷毒瓦斯,这里驻有中央教育部、列宁小学,附近还有60多户群众。由于这里挖好了一个可容纳200多人的防空洞,加上干部群众都能熟练地使用防毒用具,所以无一人中毒死亡。”
事实说明,这个时候苏区军民的防空意识和防空自救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中央苏区的防空作战取得了初步成效。
提出建立空军部队的设想
1933年9月,《红星报》发表《把防空防毒的工作真正建立起来》的社论。社论提出:“我们不仅要挖飞机洞,伪装隐蔽目标等,而且要积极的布置对空射击,并可运用空中满放风筝等办法(即多做风筝放入空中,敌机与此相遇即被卷而坠地),来缴获敌人的飞机。”
其实,在此前的1933年3月,中革军委就从红军部队中抽调了两挺从国民党军队缴获来的机枪,加上赤卫军使用的土铳土炮,组建起对空作战机动队,隶属瑞金卫戍司令部,专门负责后方中央机关的安全。同时,红一方面军各部机枪手都有随时准备歼击敌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