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说吧”之复,不如不复

发布时间:2010-12-22 10:26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12月10日,一位名叫“很想哭”的网友在中国·宜昌网站的互动平台上留言称:“我2002年生的小孩,现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到现在还未在单位拿到每月5元的独生子女费,说了吧怕被单位穿小鞋,不说嘛又实在是怄不过这口气,我能怎么办?”两天后,市计生委回复只有两个字:“说吧”。  (12月20日《人民日报》) 

 这事说与不说,网友“很想哭”处境两难。说出来吧,她(他)担心的那种情况,我们都能意会;不说吧,自己的权益平白无故地被多年闷着,“怄不过这口气”,也算可以理解的大实话。亟待指点迷津之际,“很想哭”求助于相关权威部门,可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她(他)变得“更想哭”了。

 当事人当时究竟带着什么心态向计生委反映情况,是抱以厚望,还是聊胜于无地试一试,我不确定。即便对当地的机关作风捉摸不透,或根本就没有好感,情急之下,宁可做过、不要错过,未免不是一条生路。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事情很快进入解决程序。次而求之,有去无回、石沉大海倒也罢了,虽然让人很不爽,但其实很“习惯”,不难消受。在我看来,当地计生委给出的这第三种结果,实属并不多见的“畸形儿”,有不如无,是个最糟糕的结果。

 两天时间,像是打牙缝里蹦出两字,如此惜墨,堪称“史上最酷官腔”。“说吧”之复,用字不多,却态度巨雷,也是巨猾,乍看都没啥把柄好抓:首先,我没交白卷,已经按职责处理了你的来信;其次,你不是问我“说还是不说”吗?我的态度有的放矢“说”。千万不要表扬我措辞精炼,毕竟还多用了一个字。恰恰是占到回复内容半壁江山的一个“吧”字,余音袅袅,平添几分怪味。

 怪就怪在,这般心不在焉、马虎行事的官样文章,颇有糊民、戏民之嫌。“说吧”二字,有如一块又冷又硬的“冰砖”,让已经“怄不过一口气”的当事人心中,只会更加添堵。

 人通常只有牙疼的时候,说话才会省一句好一句,那么,宜昌市计生部门呢?未知他们处置信访的一贯作风如何,我们宁可善意地认为,此番纯属个别当值工作人员偷菜之余,“忙里偷闲”甩出的两个字,而非受集体“牙患”所驱使。

(作者:王景曙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